阅读历史 |

第193章 顶格待遇(1 / 3)

加入书签

张伟本以为,麦卡锡这么大岁数了,看完一本《饥渴游戏》,怎么也得五天到一周的时间吧!

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时隔两日,便接到了麦卡锡的电话,邀请他去喝下午茶。

按照约定的时间,张伟来到麦卡锡的住处,老头子果然已经准备好了茶点,正静候张伟的到来。

“张,你写的这部《饥渴游戏》,我看完了,而且看了三遍!”麦卡锡开口道。

“看了三遍?这么短的时间?”张伟有些吃惊,他觉得老头子是不是在扯谎。

旁边一起享用着下午茶的麦卡锡儿子则开口说:“我已经很久没有见到父亲如此沉迷于一部作品了。这两天,他除了吃饭和睡觉以外,其他的时间都在看你的作品。”

“麦卡锡先生,看来你还年轻,精力还很旺盛!”张伟笑着说。

“是你的作品,让我感觉到了青春的活力,这虽然是末日题材,但也应该算是一部青年小说吧!”

麦卡锡接着说道:“这部小说的情节非常引人入胜,你将生存游戏与青春挣扎完美结合,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残酷。

你对于情节设计很精彩,人物的塑造也很丰满。你的这部作品极具张力,我能够感受到,书中的角色面对生死考验时的无奈与勇敢。

最开始的时候,只是惊心动魄的游戏设定吸引了我,但后来我发现,你是在通过主角的成长与抗争,展现了人性的光辉,以及关于生存与尊严的深刻思考。

在残酷的游戏中,她不仅为生存而战,更为保护所爱之人和内心的尊严而战。而且你的描写很细腻,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危险与机遇的世界,与主角一同经历喜怒哀乐。”

张伟笑着点了点头,原书的作者是一位女士,描写自然要比男性作者细腻的多。

麦卡锡则接续说道:“我能够感受到,你巧妙地融合了社会批判与现实反思。通过游戏中的阶级斗争和权力博弈,揭示了现实世界中的不平等与压迫。毫无疑问,这是一部思想深刻、情感丰富、值得一读再读的小说。

特别是里面的主角,让我印象深刻,她在面对生死存亡的挑战时,展现出了惊人的智慧和勇气。更重要的是,她在这场残酷的游戏中始终保持了对人性的信念和对生命的尊重,这使我深受触动!”

麦卡锡说完,拿出了一个信封,递给张伟,接着道:“请收下我的礼物吧!我几乎不给别人写书评,但你的这本《饥渴游戏》,值得我破一次例。”

张伟接过信封,打开一看,是麦卡锡亲笔写的推荐信,在推荐信中,麦卡锡毫不吝啬对《饥渴游戏》的赞美之词,甚至都用了“伟大的作品”这种称呼。

“想不到,你竟然给出了这么高的评价。”张伟面露喜色。

“那是因为你的作品足够优秀,优秀的作品,就应该得到赞美!”

麦卡锡话音顿了顿,接着道;“我所认识的科学家当中,有很多人喜欢看各种类型的书籍,也有很多人尝试过写作,但能够写出这种有内涵、有哲理的,我还是第一次遇到。”

对于一部作品而言,能够拿到文坛大师的推荐信,绝对是最顶级的加分项。

我们购买图书的时候,经常会看到图书的封面上写着某某名人推荐等字样,甚至里面的前几页,不是作品内容,而是名人写的作品评价,这便是一种极佳的广告效应,

很多读者不知道作品的类型,也不了解作品的内容,更对于作者没有半点了解,但是会以为一堆的名人推荐,去买这本书。

比如你想读一本关于股票投资的书,这时候你看到某本书上写着“股票之神巴菲特倾力推荐”,你的购买欲望瞬间就提升上来了。

特别是对于新人作家而言,本来就没有什么名气,一個名人的推荐,或许就成了读者购买的唯一理由。

同样两个毫无名气的作家,一个有名人的推荐,另一个没有,读者肯定会优先选择有名人推荐的那一个。

有了这封麦卡锡的推荐信,等到《饥渴游戏》出版的时候,就可以在封面上写上“文坛大师科马克-麦卡锡强烈推荐”等字样,在小说的第一页,也可以附上麦卡锡的推荐信。到时候麦卡锡的读者,肯定会有不少人愿意买账。

麦卡锡在美国文坛的地位,若是放在中国的话,虽然比不上莫言,也得是余华、贾平凹那个级别的。

在全美范围内,千万级的读者群体,麦卡锡肯定是有的。哪怕是有百分之一愿意给麦卡锡几分薄面,那么《饥渴游戏》也能卖出十万册,这已经能进入畅销书的门槛了。

张伟向麦卡锡表示了感谢,并且小心翼翼的将推荐信收好,然后拿出了《老无所依》的剧本。

“麦卡锡先生,我也送你一件礼物。”

“这是什么?”麦卡锡接过剧本,打开一看,脸上顿时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这是《老无所依》的剧本?是你写的?”

张伟则开口说道:“那天我在您的书房里看过《老无所依》后,我满脑子便是里面的情节,不断的省城一个个画面,不停的浮现,简直让我夜不能寐!

我觉得这么优秀的作品,不应该只以文字的形式呈现,而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