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0章 基因剪刀(2 / 3)

加入书签

,激活基因表达,从而达到基因编辑的目的。若是能够将这种转录因子与核酸内切酶融合的话,将会带来一种革命性的基因编辑技术。”

王董事点了点头,大致算是明白过来,随后他开口问道:“这个项目做起来,应该并不简单吧?”

“当然不简单了,我也只是在国外的一些文献中提起过,可能有若干的团队,在国外大企业的资助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国内的话应该还没有人做这个领域的研究。”钱院士开口道。

下一秒,众人的目光都望向了张伟,仿佛在询问,这种高难度的项目,你真能做得成么?

张伟依旧是淡定如斯,他开口说道:“我既然提出来,肯定是有把握的。”

“真是初生牛不怕虎啊,我这么年轻的时候也像张伟老师这样,浑身上下都是闯劲!但科研这种事情,可不是靠嘴巴说有把握,就能做出来的!”钱院士笑着提醒道。

“要不这样吧,给我半年的时间,半年之后,我请王董事和三位院士再来一趟,看看我的成果。如果到时候成果确实能入得了各位的法眼,那么mRNA疫苗这个项目,国药集团可就不要再推辞了。”张伟开口道。

“半年?时间够吗?”这次提问的是王董事,他接着说道:“我虽然不是科学家,但我也知道,科研这种事情是急不得的,做实验也需要时间。

张伟老师,不如把时间定的宽松一些吧!反正一款疫苗的研发,动辄就要花费十几年,也不急于这一时。”

“王董事,你放心好了,我这个人做科研,最大的特点就是快!我说半年出成果,就半年出成果!您要是不信,我可以立军令状啊!”张伟信誓旦旦的说道。

“没这个必要,咱们这里又不是军营,立什么军令状啊!”王董事赶紧摆了摆手。

这种事情,就算是立军令状,也没有什么处罚依据,国药跟清大是两个不同的单位,连罚酒三杯都做不到。

即便王董事认为张伟是在吹牛,也只能做足了人情世故,摆出一副期待的表情,开口说道:“那我就期待张伟老师的研发成果了。”

……

送走了三位院士,张伟便被孟鹤鸣叫到了办公室里。

“你确定要做这个项目?我刚刚查过了一些资料,利用转录激活因子进行基因编辑的想法固然可行,但目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孟鹤鸣开口道。

“我做了,就不是理论层面了。”张伟自信满满的说道。

“这个项目难度很大!”孟鹤鸣接着提醒道。

“不放一颗大卫星,怎么套住国药集团?总得让他们投mRNA疫苗的研发吧!”

“其实关于mRNA疫苗的研发,你完全不用着急,你的论文才刚刚发表,那些制药企业还都处于观望阶段,没有企业来投资很正常。”

“能不急嘛,我还想快点拿诺奖呢!最年轻的诺贝尔奖得主是谁来着,劳伦斯-布拉格吧!他25岁就拿到了诺奖,我这都二十了,还有五年!”张伟笑呵呵呵说道。

“劳伦斯-布拉格拿诺奖,是1915年!那时候还是科学的蛮荒时代,能跟现在比么!”

孟鹤鸣话音顿了顿,接着道:“再者说来,你做科研,不得花钱?资金从哪来?总得跟学校申请吧!这也得需要时间。你没有必要把自己逼的太紧,还立什么半年的军令状!”

“核苷修饰的项目,不还有结余款么!你们昨天还都盯着我这点结余款呢,现在就忘了?莪呢也正好借着这个新项目,把结余款都花了,到时候也省的你们惦记了!”张伟回应道。

“你现在要做的是基因编辑,就你那点结余款,能做几次实验?别的不说,像是现有的锌指核酸酶技术,做一次实验成本就要5000美金打底。”

“转录激活因子是黄单胞菌分泌的,黄单胞菌很常见,路边找个枯黄的草叶子,说不定都能采集到,成本没那么高!”张伟依旧是一副乐呵呵的表情。

“但一样得用到核酸内切酶吧?一样得用到其他试剂吧?说不定你实验做到一半,就会发现要用到某种昂贵的试剂才能进行下去!”

“没事,到时候跟学校申请呗!我去讹顾校长,他好意思不给?咱们清大一年几十亿的科研经费,多给我花点怎么了!”张伟没心没肺的说。

“一年几十亿的经费,还能都花在你头上?其他人不做项目了?”

“其他人做的项目,能拿诺奖?”

张伟一句反问,孟鹤鸣顿时一脸无语。

你能拿诺奖,你牛逼!

张伟仍旧是一脸笑嘻嘻,开口说道:“孟主任,就让我先做一做,试一试嘛。您是知道的,我这人又懒又怂的,要是后面项目做不下去,都用不着您开口,我自己就停下来了!

可万一我要是把新的基因编辑技术给做出来,那可是重大的科研成果,整个生物科学的研究都会掀起一场革命,到时候光是卖专利,咱们清大就赚翻了!”

……

八十年代时研发出来,并且一直使用的锌指核酸酶技术,是第一代的基因编辑技术,也是当时普遍使用的技术。

钱院士所提到的转录激活因子,是第二代基因编辑技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