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9章 大金主上门(2 / 2)

加入书签

为国家积累这种战略资产。”

“张伟老师,你说的这些,我们当然考虑过了。但是经过讨论后,三位院士一致认为,对比传统的灭活疫苗,mRNA疫苗在实用性方面,并没有优势。”王董事开口答道。

“你指的实用性方面没有优势是什么?能具体讲解一下么?我们也可以进行后续的改进。”张伟接着问。

“我们主要是从研发、生产、储存和运输四个方面讨论的。我们先说储存和运输,要保持mRNA疫苗的活性,需要低温冷链系统,这一点传统的灭活疫苗肯定是更有优势的。”王董事开口道。

“我承认灭活疫苗的储存起来更容易,运输要求也更低,但如果发生重大公共安全事故的话,疫苗生产出来,本来就是加紧运输,而且运送到目的地以后,要立刻投入使用,不可能长时间的储存。

而且我们随着国家的发展,交通网络的建设日趋完善,国内的物流系统肯定是会进步的,等mRNA疫苗研发出来,说不定国内的物流系统已经可以承担比较苛刻的运输条件了。

更何况在研发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对疫苗进行改进,提高疫苗的对常温的适应力,降低疫苗运输的条件。如果能够做到零下十八度运输的话,那就跟运输海鲜差不多,普通的冷冻车也能运输,不需要去专门建立冷链运输网络。”

听了张伟的话,王董事下意识的望了望三位院士,三位院士同时微微点头,示意张伟所说的,确实是有道理的。

“好,我们再说生产方面,一种新的疫苗,肯定要建立一套新的生产线吧?这方面我们做过评估,如果mRNA疫苗研发成功,建立一套生产线,至少要投入8000万人民币!”王董事开口道。

“8000万人民币?我觉得你们太保守了,我估计没有四五个亿,恐怕是建不成一套mRNA疫苗生产线!”张伟笑着答道。

“四五个亿?张老师,你可真敢说!8000万人民币,我们国药都批不下来,别说是四五亿人民币了!”王董事露出了心有余悸的表情。

张伟说四五个亿,倒也没有夸张,历史上莫德纳2015年通过私募融资建立起了mRNA疫苗生产基地,而当时就是融资了4.5亿美金。

在美国花美元,在中国花人民币,美国建厂要花4.5亿美金,中国建厂花四五亿人民币,是很正常的换算。

张伟则继续说道:“对于制药企业而言,四五亿还多么?你们国药分分钟就赚出来了。而且我刚才说过,mRNA疫苗会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就凭这一点,你们也该投这笔钱!你们可是央企,你们不去保证国家的战略资源,难道要让民营企业去做么?”

牵扯到国家需要,别说是四五亿人民币,就是倾家荡产,国药也得投,张伟这个说法,王董事还真没办法反驳。

“行,咱们不说生产投入的事情,单说研发投入,mRNA疫苗也要比灭活疫苗大的多。”王董事开口道。

“这一点我来解释吧!”钱院士主动站出来,开口说道:“mRNA疫苗的原理,大家都知道,我就不多阐述了,莪这里主要说一下一款mRNA疫苗的研发。

首先我们要确定疫苗的目标抗原,也就是希望诱导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的蛋白质。

然后我们要根据目标病毒的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与目标病毒蛋白质编码区域相对应的mRNA序列。

接下来要将合成的mRNA序列进行包装,以保护mRNA序列不被降解和被免疫系统攻击。这个时候就需要用到你研发的核苷修饰技术。

完成这一系列的操作后,才会进入到疫苗的小规模试产环节,然后经过临床试验,根据临床试验结果,进行调整,最终得到了安全有效的成品以后,才可以进入正式的生产当中。

在整个过程当中,确定抗体很简单,对合成的mRNA序列进行包装也并不困难,有了核苷修饰技术之后,无非就是多做几次试验。

但mRNA序列设计和合成,是非常复杂,成本也非常高的一个步骤。我不能说完全做不到,但要做到投入实在是太大,也太困难了。

以现有的基因编辑技术,想要去编辑一段病毒mRNA序列是可以做到的,但要专门去针对病毒的某个蛋白质编码区域相对应的mRNA序列进行编辑,真的很难很难。

运气不好的话,可能花好几年的时间,都无法编辑到我们想要的mRNA序列!光是这一关,就能难住大部分的研发人员!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慎重考虑之后,认为在现有的基因编辑技术之下,研发mRNA疫苗的条件还不成熟!”

“现有的基因编辑技术?”

听到这个词,张伟脸上却浮现出了自信满满的笑容。

不就是缺先进的基因编辑技术么!我有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