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9章 大金主上门(1 / 2)

加入书签

听到国药集团要投mRNA疫苗项目,张伟瞬间明白过来,这不是迎接领导,而是迎接金主!

这年头有钱就是爷,那些有钱的央企,自然是大爷中的大爷!

清大的科研经费,主要来源于四个部分,第一是国家拨款,这也是经费的大头,也是经费最稳定的来源。

第二就是社会捐赠,第三则是科研项目的收入,这两项浮动比较大,主要看运气。

运气好来个牛逼的校友,一下子就能捐几百上千万。运气不好好几年也逮不到一個冤大头。

第四便是企业资助,这也是一大重要的经费来源。

清大毕竟是国内最高学府,社会上有很多企业,愿意跟清大合作,提升自身的技术,或者让清大帮助自己研发新产品。

这种合作当然是要给钱的,一般的项目,企业就直接支持一笔研发资金,大一些的项目,双方会专门成立合作机构,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后,清大也是要从中分账抽成的。

因此对于有钱的金主,清大向来是来者不拒,而且多多益善。

合法的生意当中,制药业的赚钱能力肯定是一流的,国药集团很明显是国内的顶级大金主,更何况这一次国药集团要来考察的,还是mRNA疫苗项目。

疫苗历来都是下金蛋的母鸡,中国有十几亿人,每年对于各种疫苗的需求量更是一个天文数字。这个合作项目要是能达成的话,大概会成为未来十几年里清大收益最高的一个项目。

也难怪清大对此非常的重视,对方只来了一位执行董事,清大这边顾校长带着学校里的主要领导,却全都到场迎接,算是给足了面子。

这位执行董事姓王,看起来颇有几分学者的样子,他还带了三名院士作为顾问。两个科学院院士,一个工程院院士。

工程院院士是张伟的本家,也姓张,是研究化学的。另外两个科学院院士,一个姓钱,另一个姓李,都是研究药学的。

会议室中,张伟进行了简单的汇报,内容基本都是论文上所叙述过的。

接下来,三位院士顾问轮番提出了一些问题。跟实验有关的,张伟都能回答,而牵扯到比较专业性的生物学知识,则由孟鹤鸣托底回答。

一场汇报会结束后,王董事和三位院士在房间内讨论,其他人则暂时离开。

休息室中,张伟坐在沙发上,翘着二郎腿喝着茶,觉得自己表现的还算是挺不错的。

然而孟鹤鸣的表情,却显得有些严肃。

“孟主任,你这样子,像是不乐观啊!”张伟开口问。

孟鹤鸣点了点头:“我跟钱院士是熟人,刚才趁着去卫生间的机会,我稍微打听了一下,这次的考察,结果的确是不太乐观。”

“为什么?是我的科研成果有问题,还是mRNA疫苗有问题?”张伟立刻问。

“你的科研成果都已经上《科学》了,肯定是没有问题的,这么看来,国药集团那边,应该还是对mRNA疫苗有疑虑。毕竟是一种全新的疫苗嘛,此前从来没有人做过,有疑虑也是正常。”孟鹤鸣开口道。

“搞研发,不就是要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么!别人没做过,自己就不敢做,那一直拾人牙慧得了!”张伟一脸不屑的说。

“话虽是这么说,但企业经营毕竟不是风险投资,而且国药这种央企,还担负着巨大的社会责任,要为人民群众的健康做贡献,所以还是得将稳妥排在第一位的,战略保守一些也正常。”孟鹤鸣开口解释道。

几人等了大半个小时,三位院士终于讨论出了结果,众人也重返会议室。

王董事清了清嗓子,开口说道:“首先,请允许我向在座的每一位表示最诚挚的感谢。感谢清大的精心组织和周到安排,使得这次的交流能够如此顺利和愉快。你们的热情、友好和专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日常的感谢过后,终于进入到了正题。

“在经过慎重的考虑和内部讨论后,我们很遗憾地决定,暂时无法与清大,展开有关研发mRNA疫苗的合作。这一决定并不是因为mRNA疫苗项目存在瑕疵,主要是基于对当前市场环境、公司战略以及资源配置等多方面的综合考虑。”

“果然,合作没成!”孟鹤鸣长叹一口气,露出了失望且在意料之内的表情。

张伟则是两眼微微眯起,如果是别的项目,不成也就不成了,但是面对mRNA疫苗还这么保守,张伟可就有些不能忍了。

经历过口罩的张伟,当然知道mRNA疫苗的意义,这东西对于国家而言,绝对是战略级的。

当重大公共安全事故来袭的时候,早一天做出来疫苗,不仅仅可以拯救无数人的生命,更可以让国家以最快的速度恢复正常的生产,让国民恢复正常的生活。

这种战略性的重要资源,就算不能做到先人一步,也绝对不可以主动放弃,最起码要做到别人有的我也有!

想到这里,张伟开口说道:“王董事,我个人觉得,你们应该再慎重考虑一番这个项目。mRNA疫苗作为一种新的疫苗,不仅仅可以带来巨额经济收益,对于国家而言,也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产。国药作为央企,有责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