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41章:科莫城保卫战(1 / 2)

加入书签

‘嗡嗡吱吱吱...’

冒着浓烈烟雾的坦克在前面开道,左右两侧的侧向机枪塔中的同盟军士兵紧张的透过观察孔左右转动查看周围的动静,生怕哪里埋伏着红军小队。

坦克履带压在碎石尸体弥补的路面上爆出令人难以忍受的声响,而它的后面则是有着两个班20人小队依托着它清理周围可疑之处。

不过饶是它们足够谨慎也失算了,在他们身旁摇摇欲坠随时都能倒塌的半个楼房中,在确认扛着火箭筒的队友准备好了后,两名埃维苏红军小心点燃了塞着布头的小瓦罐对着楼下一丢。

清脆的碎裂声中瓦罐中的汽油被点燃在小队中炸开,顿时坦克后方的同盟军士兵尖叫着四散奔逃,趁着对方队伍的混乱,士兵扛着火箭筒站起身对着坦克发射。

‘嗤...嘭!’

聚能穿甲弹命中坦克顶部护盾,一道金属射流穿透护盾的同时也将坦克顶部装甲击穿,铜片以极高的速度在坦克舱内溅射杀伤周围所有的生命。

不一会坦克就停止了前进的动作,不少沾染上了汽油全身着火的士兵惨叫着抱住身旁的同伴,两人在大火中双双殒命。

而其他奔逃的盟军士兵很快也被不同位置射出的冷枪点名带走,同时暴露出火力点的埃维苏红军也遭受到了其他盟军的打击。

一瞬间本来稍微安静的街道再次枪声,爆炸声响成一片。

同盟国军在科莫城中的推进非常吃力,以前无往不利的重型坦克并不适用狭小城区的使用,而科莫城城因为是工业城的缘故,这样的地方并不算少见。

七扭八拐的巷子里都是承包制工坊,曾经挤满了挥汗如雨的工人,他们通过简陋的机器敲制简易的零件,最后统一交由装配厂进行最后的组装。

将铁疙瘩和黑火药转化为地雷,反坦克火箭筒以及刺雷。

而大型工厂则位于后方核心区域,他们负责中大型迫击炮和火炮的制造,后方姐妹城则是枪械制造中心,也是全国最大的制造中心。

生产制作栓动式步枪与冲锋枪和手雷供应了全国军队的使用。

同盟国的坦克装甲吨位可观,却对这些聚能穿甲武器没有多好的防御手段,以点破面的攻击手法天然克制护盾类的东西。

通常一发聚能穿甲弹打爆护盾,第二发就能很轻松的带走了。

而魔法师大人也好不到哪去,机体都扛不住的攻击还指望肉体去吃,未免也太不把魔法师当人看了,一发聚能穿甲弹的射流就能将护盾内的人体冲击成一地不明物体。

当然,想要打出这样的攻击效果红军付出的伤亡也是惨重的。

他们拥有近似于同盟国的攻击能力,在防御上却要差上非常多,他们没有钢铁之躯、没有坦克、没有护甲、唯一能够依靠的只有那些残垣断壁。

一旦露出些许动静就会被同盟军愤怒打出的爆裂魔法和火炮撕成碎片、他们还要小心时不时从天空中飞过的同盟国空骑士和战斗机,一被发现也是团灭的下场。

不过这样的天空劣势随着同盟军继续推进深入后也被抵消掉了,因为双方完全胶着在了一起,空军也担心会造成误伤。

城市政府大楼内,一楼是同盟国士兵,二楼就是红军士兵,往往一楼刚被同盟军清理干净一片区域,不知从哪個角落又有红军喊着乌拉丢出两个燃烧瓶将大厅变成火海。

三楼红军使用反坦克武器攻击敌方的坦克和机体,也要面对来自炮管的怒火。

在火车站中红军依托着联盟曾经调运赠送的装甲列车头重火力和同盟军殊死抵抗。

一批盟军机体士兵在指挥官的怒吼声中带着一队队普通士兵冲进候车大厅内,迎面而来的就是十几发聚能穿甲弹的攻击,中间还夹杂着手榴弹等物品。

不少机体士兵在冲锋的路上就踩到了反坦克诡雷当场炸飞,机体和地面砖块的碎片又对他周围的盟军造成二次杀伤。

不过随着重装坦克和远程魔法师机体到来,很快候车大厅就被炮火和魔法覆盖,不少红军士兵被当场击杀。

好在吃过亏的埃维苏红军没有密集挤在一起,炮火杀伤的损失可以接受。

而后方的装甲列车在坦克进入射界后也同样对着坦克出没的方向快速射击火力压制。

坦克炮管上的火炮都打不穿列车头厚重敦实的装甲和魔盾装置。

车头顶部的75野战炮和四座20毫米机关炮疯狂的倾泻着火力将车站打的一片狼藉,光是火车站被炸塌的候车厅双方就来来回回拉锯着争夺了十几次。

早在建设之初埃维苏就接受了联盟的建议,吸取了前车之鉴,对火车站的建造格外用心,就是按照军事设施级别建立的。

而车站占地面积庞大,又担负着运输的任务,本身就有仓储功能,在战时格外适合军事物资的存放。

所以无论是埃维苏还是盟军都对此地志在必得,也是少数几个埃维苏红军调集重兵把守的地段。

而这只是科莫城巷战的缩影,在残垣断壁中行军的盟军部队都变成了惊弓之鸟分外小心。

他们甚至碰到过几岁的孩童抱着个点燃引信的炸药包从狗洞中钻出、冲进他们的队伍当中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