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0章 要不要认贼作父?(1 / 3)

加入书签

爱因斯坦年的庆祝活动,排场搞的很大,那可真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

活动现场,来了大批的学者,几乎都是欧洲和美国的学者,亚洲学者寥寥无几。

很多国家的物理学会,倒是派了人过来,先不说这些国家有没有拿得出手的物理学家,单说重在参与这股子劲,肯定是拉满的。

另外一大群体便是记者,除了日常就关注科学的记者之外,还来了很多时政记者。这主要是因为德国总理施罗德,也会参加这次活动,有总理的地方,自然少不了记者。

这个爱因斯坦年,本来就是施罗德倡议成立的,他自然要亲临现场,不仅会发表致辞,还得出席整个上午的活动。另外等到闭幕式的时候,他还得再来一趟。

除了施罗德之外,这次活动另外一個重量级嘉宾,就是斯蒂芬-霍金!

霍金毕竟是当时世界上最顶级的物理学家,纪念爱因斯坦的活动,他当然要出席,而且还要发表演讲。

霍金只有三根手指能动,他的演讲是提前录制好的电子音,等到了演讲的时候,将他推到主席台上中间一瘫,然后播放录音即可。

虽然是录音,但该鼓掌的还得鼓掌,所以每播放一段录音,便会暂停一下,让台下众人给这个瘫老头送上掌声。

不远处的记者区,十几个摄像机排成一排,闪光灯更是时不时的亮起,对着瘫老头一阵输出。

一位五十多岁的记者拉近了镜头,霍金歪着脖子咧着嘴的样子,很清晰的出现在了照相机的屏幕上。

“五年前,我采访过霍金教授,他的病情好像比五年前严重了啊!”这位记者开口说道。

“可惜了,如果不是疾病的话,霍金教授会成为第二个爱因斯坦的。”旁边一位年轻记者开口说道

第三个记者则马上回应道:“第二个爱因斯坦?还差着远呢!我之前总听人说,霍金是爱因斯坦的继承人。但是我刚刚认真阅读了爱因斯坦的生平,才发现霍金距离爱因斯坦,还差得远呢!

别的不说,就爱因斯坦1905年的那五篇论文,所取得了的三项伟大成就,就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没有人能像爱因斯坦那样,短短几个月内,就取得那么多的成果,我想这个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爱因斯坦了!”

“那可未必!”五十多岁的记者笑着说道。

“怎么?难不成你还指望霍金能在短时间内取得三个科研成果?他有渐冻症的,只有三个手指能动,连话都说不了。你还指望他能搞科研么?”

“我说的不是霍金,我说的是另一个人,一个名叫张伟的科学家。”

“张伟?听名字像是中国人啊!”

“对,他就是个中国人。”

“哈哈,你别逗我了,中国人还停留在做衣服鞋子的阶段,能拿出什么像样的科研成果?更别提跟爱因斯坦相提并论了?爱因斯坦可对做衣服和鞋子没有兴趣!”

面对年轻记者的嘲讽,老记者不以为意,他淡然的笑了笑,然后开口说道:“看来你们平时不是跑科技新闻的,否则肯定听过他的名字,他是一个生物学家,今年已经发表了三项伟大的科研成果了。”

“一年能发表三个科研成果的科学家多了,难道各个都比肩爱因斯坦!”年轻记者抬杠道。

“所以我才说,他发表的是三项伟大的科研成果。”老记者着重强调了一下伟大这个词,接着道:“这三个成果对于人类的意义,堪比爱因斯坦一百年前的那三项科研成果。”

“一百年前的爱因斯坦,可是发表了相对论!难道这个中国人的科研成果堪比相对论?你别逗我了!”年轻记者继续抬杠

“如果人类能够攻克大部分的疾病,并且将寿命延长到200岁,能不能比得上相对论?”

老记者说着,便将核苷修饰、基因剪刀和IPS细胞这三项科研成果介绍了一遍。

介绍完毕后,老记者接着总结道:“一百年前,爱因斯坦发表的三项科研成果,使得物理学跃升了好几个台阶。

而一百年后,这位张伟教授同样发表了三项科研成果,也同样让生物学跃升了好几个台阶!如果说有第二个爱因斯坦的话,那必然是这个张伟教授了!”

“我不懂生物学,就算他的研究成果像你说的那么厉害,但肯定也比不上爱因斯坦。一百年前的爱因斯坦只有26岁!跟现在的我一样大。”年轻记者已然是杠精附体。

“26岁是很年轻,可如果我告诉你,那位张伟教授今年只有20岁呢?”老记者笑呵呵的问。

“20岁?这不可能。你肯定是骗我的吧!”年轻记者尖叫一声。

“我没有骗你,这就是事实,张伟教授出生于1985年,今年只有20岁!而且他今天也来到现场了,就坐在前排。一会你如果看到一个非常年轻的中国面孔,大概就是他。比较年龄的话,他比当年的爱因斯坦更加年轻,所以我才说,他会成为第二个爱因斯坦!”

望着老记者一脸认真的表情,年轻记者没有再抬杠,而是陷入到了沉默当中。

没办法,在事实面前,实在是杠不过!

老记者则继续补充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