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96章 元芳,你怎么看?(1 / 4)

加入书签

会议室内,张伟的项目组成员全都到齐,除了张伟之外,还有一个已经取得博士学位的博士后,三个在读博士和三個在读硕士,以及那个老倒霉蛋儿助理教授山姆。

这八个人是核心人员,另外施教授还给了八个本科的学生,相当于是给每个人配了个跟班。

张伟还从来没有带过这么多人的团队,超过十个人,已经算是中型科研项目了。而且相比起在清大时,团队的整体质量,也有大幅度的提升。

普林斯顿大学毕竟世界名校,吸引的是全世界最顶尖的人才,而清北主要还是面向中国学生。但中国最优秀的人才,可未必会选择清北。

说个比较残酷的现实,哪怕是中国人,如果能来普林斯顿大学读书,肯定也不会选择清北。

先不说那个博士后和倒霉蛋山姆,单说那六个研究生,学术水平就要比清大的研究生高许多。

那八个本科学生,也都不是第一次进实验室的菜鸟,有好几个甚至从高中时代,就是实验室的常客了。

美国人考大学可以靠推荐信,没有必要死磕高考,有条件的自然能够在高中时代,就接触到分子生物学的实验。

那个博士后的履历也很漂亮,本科、硕士和博士,都是在普林斯顿大学就读的,他的导师正准备退休,所以他有空闲参与其他的项目。

至于老倒霉蛋儿山姆,张伟还是决定给他一次机会。

这家伙虽然是衰神附体,但毕竟是助理教授,学术能力是真的强,不夸张的说,清大生物系大部分的正教授,学术能力都比不上这个山姆。就山姆这水平,放在国内任何一所名校,最差也得是学科带头人。

张伟实在是舍不得放弃这么好的学术能力。

主要还是因为张伟搞科研全靠抄论文,他自己的真实水平,就是个小卡拉米,真要是脱离了论文的范畴,张伟是应付不来的,遇到问题只能不说话装高手。

所以他需要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来补足这一点,山姆这个助理教授,显然是最合适的人员。

以后遇到张伟应付不来的问题,他就可以化身狄仁杰,明明自己啥也没想明白,还故意装作很深沉的样子,去问“元芳你怎么看?

有了山姆,张伟可以摆出一切尽在掌握的样子,来一句“山姆你怎么看?”。等山姆哔哔完了,再来一句“山姆说的很有道理”,这不就圆过去了!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的研究,不同于张伟之前的科研项目,研究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是需要用到遗传学的。

像是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学科,以张伟那点文化水平,多少还能应付一下,可涉及到遗传学,张伟是真的应付不来了。

遗传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科学,它与生物学、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多个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

所以遗传学涉及到的知识点实在是太多了,这些知识点又构成了一个庞大而且复杂的理论体系。

关键是这门学科的发展还很快,新发现和新理论层出不穷,想要彻底的学透这门学科,不光要学习已有的知识体系,还要时刻去学习新的理论,很多新发现,甚至直接打破了旧有的理论体系。

如果是直接打破旧有的理论体系还好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嘛,但遗传学上有很多新发现是那种辩证的理论,并不是那种单纯当年你对我错,这就考验人的理解能力了。

就好比我昨天告诉你,豆腐脑是甜的,明天又刚告诉你,豆腐脑是咸的。甜和咸是两种对立的味道,但甜豆腐脑和咸豆腐脑却都存在,这个时候再问你,豆腐脑是甜的还是咸的,你怎么回答?

你要不写个三千字来论证南北口味差异,都答不出这道题!

对于张伟这种多少有点生物学基础的人而言,遗传学都是他搞不明白的领域,普通人面对遗传学,就更是懵圈了。

这也是张伟接纳山姆的原因,跟遗传学有关的事情,就直接交给山姆去做。免得张伟在团队面前露馅。

至于山姆这个倒霉属性,张伟倒是觉得,并不是无法接受。

反正张伟做科研,靠的也不是运气,无论运气好坏,都是抄论文嘛,别的学者迷信运气,担心山姆会带来霉运,张伟却不担心这个。

更何况张伟在忽悠人这方面,张伟也是唯手熟尔。

……

教室中,张伟新团队的成员齐聚一堂,大家三五成群的坐在一起。

唯有倒霉蛋儿山姆却孤零零的独自坐在最前排。

山姆毕竟是助理教授,其他人都要喊他“sir”,学生正常情况下自然不会跟老师坐在一起。

当然不排除有人怕沾到山姆身上的霉运,自己也跟着倒霉。

后排的几个本科生,则在低声讨论着山姆的光辉过往。

“糟糕,倒霉的山姆竟然也在这个项目组了,这个项目恐怕要失败了。”

“据我所知,山姆已经连续失败了三个项目了,第一次是因为911,第二次是洪水停电,第三次是电脑中病毒烧坏了硬盘,不知道这次会出什么意外。”

“项目负责人竟然敢将山姆招进组,看来咱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