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95章 外来的菩萨会念经(1 / 3)

加入书签

港片当中称呼警察为“阿sir”,而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群体也被称呼为“sir”,那就是老师。

所以当你在香港街头遇到方sir黄sir和霍sir,很有可能不是方警官黄警官和霍警官,而是方老师黄老师和霍老师。

要是早个一二百年,说不定你遇到的就是方师傅黄师傅和霍师傅。

在科研项目中,作为项目负责人,实验员称呼的时候喊一声“sir”肯定是没毛病的。

面对如潮水般的怨恨氛围,施教授和张伟都没有慌张,两人都淡定的很。

还是施教授率先开口说道:“张先生今年只有二十岁,但是在生物学领域,已经取得世界顶级的科研成果。这次他来我们这里做访问学者,也是我多次邀请后的结果。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张先生会跟我们一起工作,对于各位而言,这也是难得的机会,希望各位能够把握住这次机会,多多与张先生交流。”

施教授话音刚刚落下,就有人迫不及待的问道:“施教授,请问张先生都取得过哪些世界级的科研成果?”

说话这人的语气充满了恼怒和不服气,显然是在质问施教授。

施教授则很有涵养的笑了笑,开口道:“罗伯特,我记得你的博士毕业论文,写的是mRNA活体成像方面的研究吧?那你肯定看过张先生的论文。

几個月前,在《科学》期刊上,有一篇使用核苷修饰的方法,突破了细胞的免疫系统的论文,你应该看过吧!”

“我好像是有印象。”罗伯特点了点头。

“那我再提示你一下,那篇论文最后提出,可以使用这种方法为基础,来研发一种全新的疫苗,mRNA疫苗。现在你应该记起来了吧?”

提到mRNA疫苗,罗伯特立刻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与核苷修饰这项技术相比,mRNA疫苗的确更让人印象深刻。

施教授接着道:“那篇论文的作者,就是我们眼前这位张先生,他发明了核苷修饰技术。”

“我想起来了,那篇论文的作者的确是个中国人,当时没有在意他叫什么名字,原来就是张先生啊!久仰久仰。”

罗伯特露出了释然的表情,他研究过与之相关的课题,也知道核苷修饰技术是算得上是世界级的科研成果,最起码以自己的水平还研究不出来。

这么年轻,就能取得这种级别的科研成果,来普林斯顿大学单独负责一个项目,罗伯特没有意见。

然而罗伯特没有意见,不代表其他人也没有意见,目前mRNA疫苗还只是一个设想,没有进入到实际研究当中,距离真正应用更是差着十万八千里。

所以依旧有很多人,对张伟心不服口也不服。

普林斯顿大学每年都会诞生很多世界级的科研成果,你虽然做出了世界级的科研成果,也只能算是普林斯顿大学的正常水平。

你这个外来和尚,并没有比本地和尚更优秀,我们都是在同一水平上的,凭什么让你来主持一场水陆大会?

施教授则接着说道:“核苷修饰只是张先生其中一项研究成果,张先生还有另外一项科研成果,相信我们这里每个人都知道。我可以给大家一点提示,是基因编辑方面的。”

“基因编辑?难不成最近很轰动的那个基因剪刀,是张先生做出来的?”

一个声音响起,但这个声音的语气并不是猜测,而更像是一种调侃。

“你猜的很对,基因剪刀技术,正是张先生的研发出来的。”施教授一脸认真的点了点头。

“什么?基因剪刀是他做出来的?”

刚刚还在调侃的那个人,表情猛的一惊。紧接着,他低下了头,来掩盖自己的尴尬和羞愧。

与之前的核苷修饰相比,基因剪刀技术的名气可要大的多。在分子生物学领域,很多科研项目都与基因编辑有关,那么也就必然会用到基因剪刀技术。

而且在前不久,包括普林斯顿大学在内,美国很多的科研机构,都派人去中国考察或者购买这项技术,所以现场每一个人实验员,都知道基因剪刀的重要性。

在了解到基因剪刀这项技术以后,大家本能的以为,能够研发出这种牛逼成果的,肯定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学者。

就算不是那种五六十岁,已经搞个一辈子科研的中流砥柱,也得是施教授这种正值壮年,头脑和精力都处于巅峰的中坚力量。

然而却没有人能想到,研发出基因剪刀的,竟然是个二十岁的年轻人,比现场的每一个人都要年轻!

就在刚刚,因为张伟年轻,众人对他满心不屑,觉得来了个关系户,甚至对他产生了怨恨。

此时此刻,也正是因为张伟的年轻,却让他们感受到了十足的震撼!

“施教授刚才是不是说他多少岁来着?”

“好像是二十岁吧?”

“是二十岁整么?不是二十多岁?”

“施教授说的,就是二十岁!”

“我的天呐!才二十岁,就能做出基因剪刀这种革命性的科研成果!这太不可思议了!”

“我二十岁的时候,才刚刚进入大学呢,人家二十岁,就已经是世界顶级学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