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95章 外来的菩萨会念经(2 / 3)

加入书签

了。”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绝对不敢相信,研发出基因剪刀技术的,是一个只有二十岁的年轻人!”

“除了基因剪刀之外,他还研发出了那个核苷修饰技术。这就是传说中的天才学者么?”

“在普林斯顿大学,几乎每个人都号称天才,但今天我终于见识到了,什么是真的天才!”

在科研领域,年龄是最致命的杀伤性武器。几乎每一个科学家,最终都会输给时间。

太多的科学家,在寿终正寝的时候,脑海中还有很多伟大的想法,没有机会实施。

每个科学家临终前的遗憾,都是未能将某个科研成果带到这个世界上来。在弥留之际,他们可能会想,如果再给他十几二十年的时间,该多好啊!

一个年轻的科学家,就意味着他有更多的时间,去施展自己的理想,实现自己的抱负,向全世界占先自己的伟大。

而像张伟这种,年近二十岁就能做出基因剪刀这种级别的科研成果,那么他的一生,已经可以跟伟大沾上边了。

不夸张的说,只要他能保持正常科学家的科研进度,那么“伟大”这个形容词,必然会降临到他的身上。

原本大家还在疑惑,这外来的和尚究竟有什么能耐,如今才知道,原来这不是外来的和尚,是外来的菩萨啊!

来的是个神仙!

当得知张伟就是基因剪刀的发明人时,刚刚环绕在四周的负面情绪,瞬间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羡慕、钦佩和崇拜。

面对一个比你牛逼太多的存在,聪明人往往会送上鲜花和掌声,既然别人比你优秀,那承认别人优秀就是承认事实,向事实低头,又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

然而愚蠢的人,则会送上酸言酸语,就算不能抬高自己,也要想方设法贬低对方。对于他们而言,承认别人比自己优秀,是一件难如登天的事情。

就比如某神秘东方大国便是如此,这里说的是平均智商76的那个。

……

众人表情的转变,落入到施教授的眼中,他满意的点了点头。

随后施教授接着说道:“张先生在我们系做的项目,是他继基因剪刀之后的一个新项目,接下来,请张先生介绍一下,他即将开始的新项目!”

施教授说完,率先带头鼓掌,热烈的掌声随之响起,这一次的鼓掌,不像是刚才欢迎张伟时那种应付式的动作,大家是由衷的给张伟送上掌声。

而且几乎每一个人,都露出了期待的表情,大家都很想知道,基因剪刀的发明人,会拿出什么样的新项目。

张伟清了清嗓子,开口说道:“各位对干细胞应该都不陌生吧?对于胚胎干细胞,应该也不陌生吧?这次准备做的,就是胚胎干细胞的替代细胞。

我知道包括普林斯顿大学在内,全世界有很多的科研机构都在做类似的课题。但我要做的课题,跟其他人都不一样。

我将使用我所研发的基因剪刀技术,采取转基因的方法,来诱导出胚胎干细胞的替代品。

具体的科研思路,我在这里就不多说,如果各位对于这个项目有兴趣,可以加入我的项目组,大家共同研究。

或者等项目完成以后,来看我的论文,到时候也欢迎大家指出其中的错误,多提意见和建议!

想要加入莪的项目组的,可以直接找我报名,这一层楼梯口右转第二间,就是我的房间。当然我需要问你们一些问题,也算是面试了。”

张伟说完,一众实验员立刻开始低声讨论这个项目的前景和可行性。

项目前景自然不必多说,全世界有那么多科研机构,都在研发胚胎干细胞的替代品,也就意味着这个项目的前景非常广阔。

至于可行性嘛,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而且即便是有可行性,也只是迈出了第一步,距离成功还有十万八千里呢!

换个角度说,全世界所有研究这个项目的科研机构,其方案肯定都是可行的,否则也不会拿到经费从而立项。但至今没有科研机构,能够研发出胚胎干细胞的替代品。

……

出乎张伟意料的是,当天下午,就有好几个人找张伟报名,甚至包括一个助理教授。普林斯顿大学的科研人员,可要比清大的研究生踊跃多了。

在中国的大学里,助理教授除了授课之外,可能还要担任助教、班主任、辅导员等职位,繁杂的工作之余,再抽时间搞点科研,有点像万金油。

而在美国的大学里,助理教授是属于生力军,做的都是学术前沿最有前瞻性的工作,大多数都有自己的课题。

但也有少数的助理教授是没有课题的,这种情况要么是资源还没轮到自己,要么就是搞砸过课题,失去了领导的信任。

如果是前者,情况还好一些,耐心等待,资源总会分到自己头上的,而如果是后者的话,那就比较惨了。

美国大学的助理教授,其实是一种试用期岗位,一遍有三到七年的试用期,试用期后如果水平还不错,才会晋升为副教授,否则会被终止雇佣,也就是失去工作。

而副教授及以上,则属于终身职位,也就是无论你到哪所大学,你都是副教授或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