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88章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2 / 4)

加入书签

初中三年级中,随机选出一个班级,把全班学生送到一个荒岛上,给他们武器,让他们自相残杀,直到只留下最后一个人。”

“是不是武器千奇百怪,有冲锋枪、斧头、十字弓、甚至还有平底锅?他们的脖子上还带着炸弹,一旦走远了会爆炸?”加兰特开口问。

“对,就是这个电影。”张伟点了点头。

“你说的是《battle royale》,我看过这部电影,设定方面挺有意思的。我们美国也有很多类似题材的电影,不过参与者一般都是重刑犯。”

张伟则开口介绍道:“我写的这本《饥渴游戏》,就是一个类似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未来世界,北美洲在一场大战后被摧毁,在美国原来的废墟上,人们建立了新的家园。

新的家园共有十三个区,除了中央区之外,其他十二个区每年都需要派遣年龄在12岁至18岁的少男少女各一名,前往竞技场,参加一场名为“饥渴游戏”的电视节目。

这是一场残酷而可怕的生与死的竞赛,竞技场是经过人工布置的森林、荒原。在竞赛中,参赛者要斗智斗勇,互相追踪、猎杀,同时也要忍受饥渴,学会伪装。

参赛者之间会互相结盟,也会互相背判,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活到最后,直到每个人都战斗到死,最终的幸存者就是胜者。”

“呃,张先生,如果只是这样的话,我觉得有些平凡,没有什么新意,类似的创意,有很多都已经拍成电影了,包括你提到的那个日本电影!”加兰特开口道。

“如果这个饥渴游戏将被直播到全国,并且强行要求每个人都要观看呢?而且还必须要当成这日一样庆祝呢?”张伟笑着问。

“庆祝?你的意思是,这个饥渴游戏,实际上是一场庆典?用杀戮来作为庆典么?这让我想起了西班牙斗牛!刺激而又残酷,但也是一场狂欢!”

“西班牙斗牛?不不不,那太肤浅了。如果硬要比喻的话,我就觉得可以当成是感恩节。”

“为什么是感恩节?”加兰特不解的问。

“感恩节的由来,你应该比我清楚吧?”张伟反问道。

加兰特立刻回答道:“当年五月花号抵达美洲大陆,他们差点饿死,多亏了印第安人给他们送来了食物,教他们种植玉米,他们才能活下去。

在欢庆丰收的日子,按照宗教传统习俗,移民规定了感谢上帝的日子,并决定为感谢印第安人的真诚帮助,邀请他们一同庆祝节日,那就是感恩节的由来!”

“那么帮助五月花号的印第安人,他们现在都在哪呢?”

张伟微微一笑,接着道:“印第安人帮助了五月花号上的英国人,然而不久之后,更多全副武装的殖民者到来,对印第安人展开系统性的驱赶和屠杀,然后占领了这片土地,开始快快乐乐的过起了感恩节。

对于美国人来说,感恩节成为了一个值得庆祝的节日,而对于印第安人来说,却是给他们带来灭顶之灾的一天。可偏偏美国人庆祝感恩节,是为了感谢被他们屠杀的印第安人,这是不是很讽刺?”

加兰特脸上浮现出一缕尴尬,美国的这些黑历史,全世界都知道,甚至连感恩节的来历,都是他亲口说出来的。

但加兰特还是开口说道:“这些都是英国人干的,我是犹太人,我们一家在二战时期,才搬来美国的。”

“加兰特先生,别激动,这些都是已经发生的历史,我们改变不了历史,责任也不在莪们身上,但正视历史还是必要的。”

张伟说着,指了指《饥渴游戏》的书稿,接着道:“我写的这本小说,就有类似的内涵。中央区是富裕的,其他十二个区是贫穷的;中央区整日不愁吃喝,而其他十二个区,则需要依靠偷猎动物、采集野果勉强为生。

即便是这样,十二个区每年还得派人去参加这个饥渴游戏,让他们互相残杀,直至最后一个人,而这个过程还被当成节日一样去庆祝。

对于富裕的中央区而言,这的确是一场清楚,整个饥渴游戏,也真的像是一场斗牛表演,只不过表演者不是斗牛士和牛,而是十二区的年轻人。

而对于十二区而言,他们要亲眼看着自己的家人或者朋友死去,还要去庆祝,还有比这更加羞辱和折磨的么?”

“这听起来是一个反乌托邦的世界观。”

“没错,是反乌托邦。我要写的不仅仅是一群人聚集在一起,互相杀戮的故事。我希望写一个深刻的社会寓言。通过饥渴游戏这一极端设定,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权力斗争、阶级差异和对人性的考验。”

“我明白了。”加兰特沉吟片刻,开口说道:“这样吧,这篇稿子,我先交给编辑,让他们看一看,如果真的具有出版价值的话,我们就签出版合同。”

“大约多长时间?”张伟开口问。

“字数看起来不是很多,我想三个工作日,应该能有结果吧,你留下一个电话,到时候我会通知你!”

……

虽然《仨体》是一部神作,但张伟暂时并不打算在美国出版英文版的《仨体》,主要是因为东西方的读者,有着不一样的价值观,对文学作品也有着不同的口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