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87章 同一个诺奖拿两次,是啥滋味?(2 / 3)

加入书签

他像是水电工、维修工、快递员、送餐员等等,服务费的价格都很高。

为了省钱,就只能自己学会通下水道,学会修车,学会木匠活。所以每一个美国人,都是个挺不错的手工达人。

美国是一个森林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美国的很多房屋也都是木质的,即便是钢筋混凝土已经普及了以后,很多美国人依旧热衷于木头盖房子。

所以经常会出现一场火烧毁美国一个镇的新闻。大家的房子都是木质的,一旦发生大的火灾,风助火势,就根本停不下来。

也是因为美国人的房屋多为木质,所以木匠活是美国男性必备的生存技能,学好木匠活,随时可以修房子。特别那些住大别墅的,他们的仓库里必备两套工具,一套是修车工具,另一套便是木匠工具。

……

一杯茶喝完,两人又返回了客厅沙发上,开始聊起了正事。

“顾校长电话里跟我说,你是带着项目来的?”施教授开口问道。

“是带了个项目。”张伟点了点头:“我在国内的情况,顾校长应该告诉过你了吧,因为拒绝了别人的署名,所以得罪人了,所以在国内拿不到科研经费。”

“顾校长也跟我说过。说实话,要是换成我的话,我可能也不会接受那些杂七杂八的人来我的论文上署名。”

施教话音顿了顿,接着道:“我先跟你透个实底,我这里每年大概能够拿到八百到一千万美金的经费,这些经费全都是由我支配,当然必须专款专用,都得用在实验项目上。

你要想做项目的话,经费方面不用担心,我的科研项目组就可以直接拨付给你。不过做出来的科研成果,就得挂在我这里了。

当然,你的个人利益,肯定是有保障的,美国这方面的法律比较健全,特别是牵扯到知识产权的话,划分的都比较明确”

“这个我明白。”张伟点了点头。

“那你打算做什么项目?是跟核苷修饰相关的,还是跟基因编辑相关的?事先说好啊,要是太平庸的项目,我可不给你拨款。不过就凭你能做出核苷修饰和基因剪刀这两个顶级科研成果,能拿出来的项目,肯定会很惊艳!”施教授一脸期待的说。

“师兄,你对胚胎干细胞,有多少研究?”张伟反问道。

“胚胎干细胞?我在这方面还真没有非常深入的研究。我的研究领域细胞凋亡,另外就是Smad对TGF-的调控机理,以及磷酸酶PP2A的结构生物学。

我研究的主攻方向是癌症,这些年做的课题,都是细胞凋亡与癌症发生的分子机理有关内容。这跟胚胎干细胞几乎没有关联。”施教授开口道。

张伟则开口说道:“八十年代初,英国科学家埃文斯首次从小鼠中分离出了胚胎干细胞,从此开启了胚胎干细胞的应用研究。

1998年,美国科学家汤姆逊首次从人体内,分离得到了胚胎干细胞,但是因为医学伦理的限制,使得后续多项研究无法是顺利展开。

之后便有很多科学家开始研究替代方案,希望绕过医学伦理的限制。直到2004年,韩国科学家黄禹锡宣布,他成功克隆出了人体胚胎干细胞。”

“黄禹锡那个事情,我听说过,他的研究成果不是涉嫌造假了么?《科学》期刊都已经撤稿了。关于这件事情,我还知道一个小道消息。”施教授神神秘秘的说。

“什么小道消息?”张伟立刻问道。

“听说他去年夏天,曾经来美国演讲,好像是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吧,就是在演讲的时候,被人现场戳穿论文造假呢!据说当时还挺狼狈的。”

“这事情我知道。”

“你知道?你是怎么知道的?这件事情在美国的学术圈里,也只是小范围的传播啊!”施教授微微一愣,想起了张伟刚刚说过,去年在伯克利分校当交换生的事情。

“你去年来美国当交换生,该不会就是在夏天吧?”

“可不就是夏天么!”

“那时候黄禹锡刚好去伯克利分校演讲,难道你会去现场听了?”

“何止是去现场听了演讲,那个现场拆穿他论文造假的人,就是我!”

“是你拆穿了黄禹锡论文造假?”施教授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的望着张伟:“师弟啊,我还真是小看你了啊!当时到底是什么情况?”

张伟只好把当时的情况说了一遍,包括黄禹锡开始死不承认,并且质疑张伟证据的真实性,直到张伟亮出了伯克利计算机系的招牌,才算是尘埃落定。

“张师弟,你可真是个有故事的人!我做了十几年的科研,都没经历过这么精彩的事!”施教授忍不住的叹道。

张伟则继续说:“也是从那时起,我才开始关注起了胚胎干细胞。在研发基因剪刀过程中,便想到了一个研究方向,如果成功的话,应该能够替代人类胚胎干细胞。”

“也就是说,你打算去研究人类胚胎干细胞的替代方案?”

“是的。不过我用的办法,并不是克隆,而是转基因诱导。”

“转基因诱导?这不可能吧!生物体内,历来都是干细胞分化成其他功能的细胞的。”

“我的意思是,用转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