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87章 同一个诺奖拿两次,是啥滋味?(1 / 3)

加入书签

普林斯顿市的夜晚很宁静,跟加州的湾区不同,这里可没有什么夜生活。

此前张伟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当交换生时,夜生活还是很丰富的,除了学校会安排一些活动之外,留学生也会三五成群的去旧金山市区游玩,满二十一岁的还会去酒吧消遣一番。

但美国三亿多人口,能居住在大城市的美国家庭,毕竟还是少数。

普通美国家庭的夜生活其实是很枯燥的,别看很多家庭住的都是大别墅,但都在距离城市几十公里开外的郊区,周围除了邻居和野生动物啥都没有。

大晚上的出门溜达一圈,基本上看不到路人,郊狼和狗熊说不定能遇到几只。

即便居住在城市里,也只有人口比较多的大城市,才会有夜生活。

美国绝大多数所谓的城市,在中国人看来就像是乡镇,能像个县城就算是人口多的地方了。相信没有人会把酒吧夜店开在城郊的乡镇。

这种城市虽然不缺乏基本的生活设施,但娱乐活动比较少。城里中学打个篮球比赛,就能算是难得的体育盛会了,全城的人都会来观看,主要也是因为平时实在是没啥可以娱乐的东西。

普林斯顿市便是如此,名为城市,其实就是個大乡镇,整个普林斯顿市都找不到一栋高层建筑。

这里除了普林斯顿大学之外,主要就是一些研究机构的驻地,还有一些科技企业会将研发中心设在这里。

而且普林斯顿市去纽约和费城都很方便,开车一个多小时就到了,所以有很多高收入群体,会将家安在普林斯顿市,然后去纽约或者费城上班。

真要是想找夜生活,去纽约或者费城,那里可以打枪战,也可以打枪战!

住在这种地方,到了晚上除了在家里蹲着,也没啥事情可做。

晚饭过后,张伟站在大落地窗边,一脸惆怅的抬头望着天空。

施教授端着茶杯走过来,将一杯红茶递给张伟,同时开口问道:“这才刚到美国,就想家了么?”

“是有点想家。”张伟点了点头。

“你这新鲜感消失的够快的啊!我刚来美国那会儿,可是兴奋了好几天,当时看什么都觉得新奇,好像是过了一个星期吧,才开始想家。”

“我不是第一次来美国,去年的时候,我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当过交换生,不过交换生就三个月,我知道什么时候能回国,也就没有那么想家。

这一次不一样啊,归期未定,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回国,所以相比起上一次来美国,心情要复杂的多。”张伟开口道。

“这种事情,慢慢习惯就好了。”施教授安慰道。

“师兄,你呢,平时想家的话,都是怎么解决的?”张伟开口问。

“想家的话,就给家里打个电话呗!我平时一整天都待在学校里,等晚上回家,国内刚好是上午,刚好可以跟家里人通话。”

施教授说着,长叹一口气,接着道:“我大学毕业后,就来美国了,到现在已经十五年了吧!说起来这十五年来,我也挺亏欠家里人的,特别是我大哥。

我的家里的老幺,我还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上大学的时候,我父亲因为车祸意外去世了,从那以后我爷爷和我母亲,就一直由我大哥照顾,我远在美国,什么忙都帮不上。”

“你们那个年代出生的,家里都有好几个孩子,哪像我们八零后,都是独生子女,我要是跟你一样,留在美国的话,那我爸妈可就成了孤寡老人了,我得回去给爸妈养老。”

“所以你才不打算留在美国么?”

“照顾父母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张伟话音顿了顿,接着说道;“你们这一代人观念中,美国是天堂,来到美国就意味着实现了梦想,以后就是人上人了。

不光是美国,所有的发达国家都能算是天堂,方方面面都比国内强,所以很多人才挤破了头想要出国,等出国以后又千方百计的想要留下来。

这跟你们这一代人所生长的环境是有关系的。以前物资比较紧缺,伙食差不说,还要傻傻没有。所以你们才会羡慕国外这种物资丰富的环境。

但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环境中,物资已经不紧缺了,食物、衣服、各种生活用品,家用电器,乃至汽车,国外有的,国内也有。

美国的优点,无非就是薪水更高一些,但你在美国挣的是美元,花的也是美元啊,生活成本总得考虑进去吧?”

施教授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说的也是,如果不是你嫂子在强生工作,收入非常高,就凭我那点薪水,日子过的也是紧巴巴的,可能现在还没有贷款买房吧!

不过即便你嫂子收入高,很多事情我还是得自己做,不敢请人。你知道么,莪现在不光会简单的修修车,还练了一手挺不错的木工活!

我琢磨着,以后我要是不当教授了,去搞装修,也能养家糊口。美国当装修工人,薪水还挺不错的,虽然比不上大学教授,但比公立学校的老师薪水高。”

美国的商品价格跟美国人的收入比,并不算高,但服务价格实在是贵的离谱,而且但凡是用到人的地方,就会收服务费。

最广为人知的就是餐厅的小费,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