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8章 小霍,站起来敬酒!(1 / 3)

加入书签

王董事一脸莫名其妙的望着钱院士,那疑惑的眼神仿佛是在询问,你到底吃不吃饺子?

钱院士则深吸一口气,开口说道:“我真是佩服你们啊,为了让国药投资研发mRNA疫苗,还真的搞出了个新的基因编辑技术。这就像是为了蘸这一碟子醋,专门包了一盘饺子!”

“钱院士,您的意思是,mRNA疫苗是醋,这个基因剪刀是饺子?”王董事总算明白过来。

钱院士点了点头,王董事又望向另外两位院士,征求他们的意见。

“老钱的比喻非常形象。这真的是为了蘸醋,专门包了一盘饺子。”李院士也开口说道。

“这個基因剪刀技术这么厉害?”王董事有些不可思议的问。

钱院士想了想,开口反问道:“王董事,你是国药集团的高管,应该知道咱们国家生物科学领域有过哪些世界顶级的科研成果吧?”

“六十年代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七十年代青蒿素,八十年代试管山羊,九十年代人类基因组研究。”王董事脱口而出。

“后面两个科研成果,咱们国家只是参与者之一,算不上是独立完成的。真正要说中国人独立完成的世界级科研成果,也就只有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和青蒿素了。”

钱院士长叹一口气,接着说道:“这个基因剪刀技术,比当年的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有过之而无不及!”

“真的?”王董事猛的一惊,他没想到钱院士的评价竟然如此之高。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算得上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伟大的科研成果之一,也是整个二十世纪中国人距离诺奖最近的科研成果。

只可惜这项科研成果有些生不逢时,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成功以后,很快就遭遇到了一些不可抗力的因素,并没有拿到诺奖。

等到改革开放,钱三强院士主持中国科学院时,再去运作诺奖的事情,就已经晚了,科研成果是有时效性的,人工牛胰岛素最终还是与诺贝尔化学奖失之交臂。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已经算是诺奖级成果了,有过之而无不及的话,那可以提前恭喜获得诺贝尔奖了!

钱院士的评价太夸张,王董事有些不信,在此之前他便先入为主的认为,清大这次搞出来的基因编辑技术充满了水分,现在告诉他水货能拿诺奖,他怎么可能相信。

于是王董事又望向另外两位院士。

“张伟老师所研发的这种基因剪刀技术,足以给分子生物学带来一场史诗级的革命。这种新的基因编辑技术,比传统的技术优势太多,以前很多没法做的实验,或者是成本太高的实验,现在都可以做了。”李院士率先开口道。

“我们之前讨论过,mRNA的研发难点在于前期基因编辑时投入过大,张伟老师所研发的基因剪刀技术,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缺点,大大的降低mRNA疫苗的研发成本。我觉得国药可以投资mRNA疫苗技术的研发。”张院士补充道。

在此之前,院士们都这是称呼张伟名字,只有王董事称呼张伟为“老师”。毕竟张伟只有二十岁,让堂堂院士称呼一个二十岁小伙子为“老师”,多少有些开不了口。

但现如今院士们肯称呼张伟为“老师”,很显然是基因剪刀带来的影响,这项成果已经完全折服了他们。

基因剪刀比起当年的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有过之而无不及,能够做出这种水平的科研成果,即便是院士,叫一声“老师”也不觉得冤枉。

之前张伟做出核苷修饰时,三位院士还只是觉得张伟这个小伙子做科研挺厉害的,但不至于到心服口服的层面。

能当选院士的,谁没在三大期刊上发表过一些文章?即便是张伟发了《科学》,院士们仍然把张伟当成是一个年轻的后辈。

这就好比尔盖茨不会去佩服马斯克或扎克伯格,反倒会站在前辈的角度上批评两人。因为在比尔盖茨眼中,马斯克或者扎克伯格,不过是在走他曾经走过的路,只是后辈而已。

但是这个基因剪刀的技术横空出世,已经让三位院士无法再摆前辈的谱了。这种水平的成果面前摆谱,只能显得傲慢与自大。

正如钱院士所说的那样,如果mRNA疫苗是一碟醋的话,那么基因剪刀就是一盘饺子。

mRNA疫苗这东西,看起来是挺唬人的,一种新的疫苗技术,也的确算是诺奖级的成果。但这东西距离应用,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即便是可以进入应用阶段,想要推广开来,又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

更重要的是,mRNA疫苗比起常规的灭活疫苗,只能说是有优点,而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灭活疫苗技术。灭活疫苗的很多特点,仍旧是mRNA疫苗无法取代的。

从这方面而言,这只能是一项锦上添花的特研成果。

一项科研成果如果缺乏应用的迫切性,大概只能引起投资者的关注。放在学术界,每个月都有世界级的新成果诞生,有多少人会去持续关注一项几十年后才会应用的技术!

事实也是如此,如果不是发生重大公共安全事件的话,mRNA疫苗推广速度肯定会迟缓几十年,这项技术很有可能无缘诺贝尔奖。

说不定过个二三十年后,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