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5章 天才的脑袋瓜(2 / 3)

加入书签

论文最开始描述了CRISPR-Cas9的工作原理等内容,孟鹤鸣都已经了解过,在他看来没有什么新意。

真正吸引到的他的,是后面将CRISPR RNA融合到向导RNA的思路,也就是将基因剪刀为人类所用的构思。

“天才!真是天才想法!既然无法控制Cas9这种蛋白,那就控制生成这种蛋白的RNA片段,然后让RNA生成蛋白,以达到切割基因片段的目的!张伟的脑子里装的都是些什么?竟然能想到这种办法!”

孟鹤鸣倒吸一口冷气。作为国内的顶级学者,孟鹤鸣也是搞了一辈子的科研,他深知一个科研项目中,最关键最核心的东西是什么。

就基因剪刀这个项目而言,项目的核心不是基因剪刀的原理,也不是找到CRISPR-Cas9这种可以切断基因的蛋白,而是该如何使用基因剪刀。

在这个项目当中,其他研究都可以算是先期的探索,只有基因剪刀的应用方法,才能算是真正的研究成果,只要做不出来这个成果,基因剪刀这个项目就算是废的。

以孟鹤鸣对分子生物学的理解,想要找到基因剪刀的应用方法,需要不知道多少次的实验,反复推翻多少次方案,经历无数次的失败,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

而张伟竟然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找到了基因剪刀的应用方法!

很显然,这不是一次次失败实验后得到的成果,因为短的时间里,不可能进行多次的实验。

唯一的解释就是,张伟自己想到的!

他用自己的智慧,用自己的脑力,想出了使用基因剪刀的方法!

搞科研,需要大量的知识积累,也需要耐心细致的实验,更需要长年累月的经验,但归根结底,科研还是要看脑力的。

你跟爱因斯坦的差距,不是他比你更会背诵牛顿三大定律,也不是他的光压实验做的比你更好,更不是他计算时引用的方程式比你更先进,而是爱因斯坦的脑子,能想到相对论,而你那可怜的小脑瓜,却想不到。

这就是天才与普通人的区别,天才能够想到的事情,普通人想不到!

此时孟鹤鸣,望着张伟的这篇论文,就有一种普通人仰视天才的感觉!

张伟论文里所介绍的使用基因剪刀的办法,对于普通学者而言,或许经历过几百次的实验失败,也能摸索出来。

但是对于天才而言,不需要这几百次的实验,只需要脑子灵光一现,便能找到通往终点的那条道路。

“天才,这就是真正的天才,不,是百年难得一遇的超级天才!当年的爱因斯坦,也不过如此了吧!”

下一秒,孟鹤鸣的表情突然显得失落起来。

“我们清大生物系何德何能,竟然能有张伟这种天才学者!就我们清大生物系的水平,怎么能配得上这种天才!”

这就好比你登佣了诸葛亮,心里面当然是美滋滋。

然而你却是严白虎,要地盘没地盘,要兵力没兵力,要名气没名气,自己的属性还稀烂,你配拥有诸葛亮吗?

周围诸侯就算是为了抢诸葛亮,也得把你给灭了!

孟鹤鸣轻叹一口气,然后耐着性子,继续看论文,后面就是实验验证环节。

“实验数据都保留了吧?”孟鹤鸣开口问。

“这您放心,已经做过重复试验了,而且还录了像。”张伟回答道。

“能重复试验,还有录像证据,那就没有问题了。”孟鹤鸣点了点头,继续看余下的内容。

最后两段,分别讨论基因剪刀技术在基因编辑和基因治疗中的潜在应用,以及总结出基因剪刀技术未来的研究方向。

“这论文写的好啊,张伟,你这些论文的水平,比几个月前可以是有大进步啊!”孟鹤鸣开口评价道。

“可能是这篇论文发挥的比较好吧,说不定下篇论文发挥的不好,水平又降回去了!”张伟笑着说道。

张伟也知道,即便是在三大期刊上,能把论文写到这种质量,也是不常见的。自己也不可能总能抄到这种高质量的论文,说不定下一次遇到个论文写的一般的诺奖得主,论文质量又下去了。

孟鹤鸣则接着说道:“我现在就跟顾校长汇报,你那边也尽快的将实验资料整理一下。”

“是要迎接国药集团和那三个院士来验收基因剪刀的成果么?我要不要做个PPT当汇报材料?”张伟开口问。

“PPT先不用急着做,人家院士也不是每天都有时间来我们这里的。让你准备实验资料,是为了知识产权中心申请专利!”

孟鹤鸣话音顿了顿,接着道:“这可是一种全新的基因编辑技术,我琢磨着这个专利,肯定会比较好卖!说不定你下半辈子的生活费,都有着落了!”

……

食堂里,埋头干饭的刘师兄又看到了苏教授。

“苏教授,您找我有事?”刘师兄接着道:“您也知道,我们的那个项目,都签了保密协议了,莪不能透露项目内容。”

苏教授则拿出一个纸条,递给了刘师兄,同时开口说道:“昨天的时候,我跟西安交大的领导通了个电话,把你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