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5章 天才的脑袋瓜(1 / 3)

加入书签

“把所有CRISPR-Cas9切割基因片段的光谱数据,全都给我拷贝一份。是所有的,包括先期实验的资料。”

张伟掏出了一个U盘,递给了刘师兄。

“怎么突然要看数据了,他之前不是只看结果的么!”刘师兄有些摸不到头脑,但还是接过了U盘,将数据拷贝到U盘上。

来到自己电脑前,张伟仔细望着实验数据,脸上则浮现出一缕笑容。

基因剪刀的切割点,其实早已经在这些实验数据当中了。

CRISPR-Cas9技术的切割点,是由三个核苷酸组成的短基因序列,其中包含一個任意核苷酸,以及两个鸟嘌呤,这个切割点被称为前间区序列邻近基序,英文简称PAM。

PAM作为一个重要的识别信号,帮助Cas9蛋白确认切割位点的正确性。没有正确的PAM序列,Cas9蛋白将不会进行有效的切割。

张伟项目组之前的实验数据中,切割点也都是一个任意核苷酸加两个鸟嘌呤的PAM序列,所以张伟只需要根据实验数据进行总结,就能得出结果了。

现在已经是万事俱备,只要填上自己的实验数据,就能去发表论文了!

……

张伟拿着论文,来到了孟鹤鸣的办公室。

孟鹤鸣上次见到张伟,还是申请项目资金的时候,如今当他看到张伟一副轻松写意的模样,心中瞬间意识到了什么。

“张伟,你怎么来了?该不会是项目已经做完了吧?”孟鹤鸣开口问道。

“做完了,成功了!”张伟点了点头。

孟鹤鸣心中猛的一紧,这个项目做的可是一种新的基因编辑方法,放在任何国家级的科研院所,也都能算是大项目。

对于这种大项目而言,“成功了”这三个字,更是沉甸甸,足以引起无数的遐想。

“你的意思是,你上次说的那个利用CRISPR-Cas9进行基因编辑的技术已经成功了?”孟鹤鸣下意识的确认道。

“是啊,要不然呢?技术要是没成,我好意思说‘成功’二字么?”张伟点了点头。

“也就是说,你做出了一种新的基因编辑技术?”

“瞧您说的,之前立项的时候,不就说要做一种新的基因编辑技术么!”

“这么快就做出来了?”孟鹤鸣露出了不可思议的表情,喃喃自语道:“这可是新的基因编辑技术啊!”

“我做科研,向来比较注重效率。”张伟得意洋洋的说道。

“这叫效率?我们都管这叫逆天!”孟鹤鸣冷哼一声,伸出了手,接着道:“实验报告给我看一下!”

“实验报告太多,打印出来得那么一厚沓,我还没来得及整理!”张伟用手比划了一下。

“没有实验报告,你找我汇报个毛线啊!”

“虽然实验报告还没整理,可论文我写出来了啊,你直接看论文吧!”张伟说着掏出了几页A4纸。

论文不过四五千个单词,再加上一些实验数据和图表,也就三四页内容,可比实验报告少多了。

“你说啥?论文都写完了?”孟鹤鸣眨了眨眼睛,觉得这一幕似曾相识。

“费了我三天的时间呢!这次是真的三天,为了写这篇论文,我都错过了科目一考试。”张伟回答道。

上一次核苷修饰那个项目,好像就是这个样子,三天前实验才刚完成,三天后论文就写出来了。

“等一下,你写上篇论文的时候,不就去考科目一了么?你该不会是逗我的吧?”孟鹤鸣开口问。

“上次没考过。”张伟一脸不好意思的说。

“能写高水平论文,考不过科目一?”

“别提了,考了三遍,运气不好,每次都差一分过。孟主任,你在交警那边有熟人么?要不给我走走后门?”

“要不我自费给你二百块,等你下回考试的时候找个黄牛?”孟鹤鸣冷哼一声,开口教育道:“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驾照这东西,还是得正经八百考过的。”

“明白,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嘛!”张伟说着指了指论文:“孟主任,要不您先看看我这篇论文?”

“行!你先坐着等会儿,要喝茶自己倒,不用跟我客气。”孟鹤鸣说着,低头看起了论文。

论文标题是《A Programmable Dual-RNA-Guided DNA Endonuclease in Adaptive Bacterial Immunity》,简单明了,一看就知道这篇论文介绍的是哪方面的内容。

第一遍看完,这论文写的真好!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用词准确,单就质量而言,也是难得一见的高水平论文。

“这才几个月的功夫,张伟这小子,论文写作能力提高了不少啊!上次那篇核苷修饰的论文,写的可不如这一篇。”

孟鹤鸣继续看第二遍,这一次他才开始仔细的阅读和分析论文的内容。

上一次张伟来找孟鹤鸣要经费的时候,已经阐述过基因剪刀的原理,所以当孟鹤鸣看到论文时,并不像上次那样的感到震惊,他反倒可以心平气和的去分析论文的内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