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7章 第二个居里夫人(2 / 2)

加入书签

道。

“说的也是,新成果,想抄都没地方可抄。”顾校长点了点头。

在2004年,技术和工具还比较有限,论文查重也比现在复杂,当时的自动查重工具,主要是使用简单的文本比对算法,如余弦相似度、编辑距离等,来检测论文中的重复内容。

然而,这些工具可能受限于其算法和计算能力,无法处理大规模的数据库或复杂的文本模式。

所以除了技术手段之外,当时主要就是依赖于学术界的诚信教育和自律机制。学术界普遍强调学术诚信的重要性,同时还有一些学术评审、同行评议等方式来监督论文的质量和原创性。

也正是因为当时的学术环境强调学术诚信,像是知名科学家发布的学术成果,大家第一反应是选择相信,这也就使得很多学术造假的行为,要到多年后才会被查出来。

孟鹤鸣则继续说道:“顾校长,还有一件事情要跟您汇报,张伟希望,找施一公教授来做他的审稿人。”

“找施一公来审稿?这是要我亲自出马啊!行吧,回头我去联系施教授。”顾校长点头答应下来,接着说道:

“不过你得先给我透个实底,张伟这次的研究成果,在生物科学领域到底算是什么水平,要是水平不高的话,我还真不好意思去麻烦施一公审稿。”

孟鹤鸣深吸一口气,一脸兴奋的说道;“这是一个伟大的科研成果!”

“伟大?”顾校长不解的望着孟鹤鸣,心说你这家伙是不是嘴瓢了?

一项科研成果,如果能够得上“领先水平”这四个字,就可以上报科技部,等着领嘉奖了。

若是能称得上“重大研究成果”这几个字,诸如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等,最起码能拿上一个。

而一旦拿到此类奖项,诸如项目资助、技术转化、产业化、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等,国家都会给与相应的扶持。而项目主要负责人在职称晋升和学术荣耀方面的奖励,也是少不了的。有了这么一个奖,去评院士都是加分项。

用“伟大”来形容,是什么鬼?

单单“伟大科研成果”这几个字,就脱离了奖励这种低级趣味了。

什么样的科研成果能被称之为伟大?要是不去拯救世界,都不好意思接这个词!

面对顾校长的疑惑,孟鹤鸣直接说道:“校长,您看看论文最后一页。”

顾校长直接将论文反倒最后一页,介绍核苷修饰未来应用方向的那一段。

“mRNA疫苗?这是什么东西?”

孟鹤鸣立刻向顾校长解释了mRNA疫苗。

“你是说,这个mRNA疫苗,会比传统的灭活疫苗更加安全有效,而且研发生产周期都会更短?”顾校长开口问。

“从生物学的理论上讲,如果能够研发成功的话,是这样的。”孟鹤鸣点了点头。

“你等一下,让我缓缓!”顾校长拿起茶杯,想要喝上一口茶,稳定一下情绪,却发现自己的双手忍不住的在颤抖。

顾校长虽然不是生物学的专家,但一种更先进的疫苗,意味着什么,他却非常的清楚。

“诺贝尔奖”这几个字,不断的在顾校长脑海中闪烁。

历史上的“疫苗之父”路易斯-巴斯德没有获得诺贝尔奖,主要原因是因为他在1895年就去世了,而诺奖是1901年才开始颁发的。

而纵观所有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研究免疫学的是最多的,很多时候科学家发现一种新的免疫机制,就能够摘下一个诺奖。

若是发明一种更先进的疫苗,诺奖只是时间的问题。

良久后,顾校长终于稳定了心神,他开口问道:“如果,莪是说如果,这个mRNA疫苗真的做出来,而且大规模应用的话,张伟有没有可能拿诺奖?”

“只要到时候张伟还活着,十之八九!”孟鹤鸣接着补充道:“纵观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历史,与免疫学有关的研究,获奖是最多的。”

顾校长顿时一脸骇然:“张伟还有个石墨烯的成果呢!这么算的话,他岂不是能拿两次诺贝尔奖?”

“是两次,也是两个!石墨烯应该是物理学和材料学领域的研究吧?这个核苷修饰是生物学和免疫学。诺贝尔物理学奖和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分开的。”孟鹤鸣接着道。

“我们有了第二个居里夫人!”顾校长倒吸一口冷气。

下一秒,顾校长突然意识到了另外一件事情,他急忙拿起电话,拨通了秘书号码。

“立刻联系知识产权服务中心,让马教授过来,这件事情,注意保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