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8章 师兄有请(1 / 2)

加入书签

国内的科研工作者,一般是不用去关注知识产权问题的。

高校、科研院所这种公立的科研机构,科研人员在项目开展之前,都会签好知识产权方面的协议。科研人员和机构之间的专利分成,也都有合同约定。

在实际操作中,科研人员和机构之间的专利分成比例也会因项目而异,取决于各方的谈判力量和合作协议的具体条款。

有些机构可能会制定内部规定或政策,明确科研人员和机构在专利转化收益上的分配原则和比例。

但基本上公立机构的分成比例划分,不会有太大的差距,也没有多少议价空间,这也算是一种潜规则。

若是企业的话,可能会对专利的所有权,有更多的要求,当然在企业里面搞研发,给奖金时也会比公立科研院所大方很多。

总体来讲就是科研人员都是背靠大树,可以专注于科研工作,不需要在知识产权收益方面去讨价还价,即便是想要讨价还价,也没有那个大环境。

国外的科研人员,在知识产权方面就要多花费一些心思了。

因为国外很多科研项目都是私人项目,项目负责人要自己去找资金拉赞助,而赞助商愿意出钱,也是奔着知识产权收益去的,双方对于知识产权的分成,往往会锱铢必较。

有时候遇到比较黑心的赞助商,甚至会在项目即将成功的时候,将项目负责人踢出局,然后换成自己人继续做下去,出了成果以后,顺便也就把专利夺走了。

国内的科研人员虽然不需要考虑知识产权的问题,但机构的管理层,肯定是要考虑知识产权的。

顾校长作为管理层,此时便想到了知识产权。

像是清大这种顶级学府,每年诞生那么多的研究成果,当然不会不注重知识产权。所以清大有专门的知识产权部门,那便是知识产权服务中心。

负责知识产权这部分业务的,则是清大法学院的教授,就比如顾校长找来的这位马教授,便是知识产权领域的专家。

马教授来到顾校长的办公室,听取了核苷修饰技术,和关于mRNA疫苗的介绍。

“老马,你觉得怎么样?这个科研成果,有必要去申请专利么?”顾校长开口问。

“当然很有必要!”马教授毫不犹豫的说道。

“那你觉得要是申请专利的话,这项专利能值多少钱?”顾校长继续问道。

马教授想了想,开口答道:“疫苗的专利价值不仅与其技术创新性和实用性有关,还与市场需求、生产成本、销售渠道、竞争格局、政策法规以及公众的认知和接受度等多种因素有关。

因此,要确定一個合理的价格,需要全面考虑上述所有因素,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所以我不能给您一个准确的答案。如果您非要一个数字的话,那我只能说,几十万美金到几十亿美金,都有可能!”

“几十万到几十亿,马教授,你这跨度可有点大啊!”孟鹤鸣从旁说道。

马教授则接着介绍道:“我说的是疫苗的专利价值。现在我们拥有的,只是这个核苷修饰技术,而不是真正的mRNA疫苗技术,所以价格肯定不可能这么高。

如果只是作为开发mRNA疫苗技术的关键核心技术,这个核苷修饰技术的专利费,大概在几十万美金到几百万美金之间。这主要取决于买家的购买意愿。”

“从几十亿缩小到几百万,马教授,你这一口气缩了上千倍啊!”

孟鹤鸣作为理科教授,他显然受不了文科对于数字这么不精准的表达。

“几百万美金?那已经相当不错了!”顾校长一脸的满意,然后开始分配起了任务:

“老孟,回头我去联系一下施一公,让他帮忙审一下论文,之后关于论文发表的事情,你负责跟进。

老马,你先准备申请专利的材料,申请专利的时间,要及时跟老孟沟通。时间不要太早,也不能太晚,最好在论文发表的前几天,去申请专利!”

……

科研成果的专利申请,在时间上是很有讲究的。

专利申请的太早,很有可能会提前暴露研究的成果,万一有其他人看到这个专利,从中察觉到了研究方向,很有可能也会做出成果,然后去抢先发表论文。

如果专利申请太晚的话也不行,最迟也得跟论文发表的时间相同,若是论文先发表,再申请专利,那专利就失去了创造性和新颖性。

肯定会有人有过这种想法,如果别人在论文里发表了某项科研成果,我拿着这项科研成果去抢注专利,那这个专利不就是我的了么!以后躺着收专利费都能赚的飞起。

但事实上这种操作是一分钱都赚不到的。

专利想要赚钱,有两大要素,那就是创造性和新颖性。

创造性很好理解,就是跟已有的技术相比,你的这项专利得有突出的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如果你的专利只是换个外皮,跟以前的技术比没有进步,不会有人去花冤枉钱购买这项专利。

新颖性则是指,在专利申请日之前,这项技术没有在期刊上发表过,没有被公开使用过,以及没有以其他方式为公众所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