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3章 还有这样做科研的?(2 / 3)

加入书签

,已经是当时生物科技公司最大的IPO案了。

到了这个时候,mRNA疫苗才算是比较有价值的技术。

然后就是2021年,莫德纳的冠状病毒mRNA疫苗获得了美国的紧急批准允许上市,莫德纳也成功跻身千亿市值俱乐部,成为疫苗行业的巨头。

而核苷修饰mRNA的这项技术,也在2023年拿到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也就是说,核苷修饰mRNA技术2005年出现,但被人们意识到可以用来做疫苗,已经是2010年了,花费了五年的时间。

莫德纳做出人类首款mRNA疫苗,是2015年,这又花了五年。之后再被投资人注意到,进行IPO,又花了三年。

mRNA疫苗真的进入大规模应用,还是因为口罩的原因,全世界急需疫苗。如果没有口罩的话,莫德纳可能还在做流感疫苗呢!

张伟可并不打算等这么长的时间,所以他决定在发表论文的时候,就直接在论文里说明这项技术就是用来做疫苗的!

能不能拿到诺奖,多久能拿到诺奖,跟科研成果的应用有直接的关系,张伟当然希望核苷修饰mRNA技术尽快的应用,这样诺奖也会来的更快一些。

……

修改了原论文上的数据,将RNA进化起源这部分内容,改成了核苷修饰的应用,张伟的论文也算是写好了。

原本《Toll样受体对RNA识别的抑制:核苷修饰的影响和RNA的进化起源》的标题,则被张伟修改为《Toll样受体对RNA识别的抑制:核苷修饰的影响和未来应用方向》。

又检查了很多遍,发现确实没有问题后,张伟找了个时间,拿着实验的书面文件和论文敲响了孟鹤鸣的办公室。

“孟主任,正忙呢!没打搅到您吧?”张伟笑嘻嘻的走了进来。

“你这都进来了,就算不想让你打搅,也被你打搅到了!”孟鹤鸣没好气的说。

“我可以再出去嘛!”张伟话这么说,脚下的步伐却向前走,直接来到了孟鹤鸣的面前。

“说吧,又有什么事?”孟鹤鸣开口问。

“孟主任,我想问问项目经费的事情,我那个项目的经费,到底什么时候能来啊?”张伟笑呵呵的问。

“之前不是告诉你了么?元旦前后就到账了。这也快了!”孟鹤鸣打量着张伟,愈发觉得张伟的笑容不怀好意。

一个不妙的想法从孟鹤鸣脑海中闪过,他立刻问道:“学校提前垫付给你的实验经费,不会已经用完了吧?”

“这倒没有,我这实验就是费点小白鼠,花不了多少钱!”张伟连忙否认。

孟鹤鸣微微松了一口气,接着道:“我说张伟啊,你还是有话直说吧!你这笑的,我有些心虚,该不会是真的遇到骗子了吧?

我上次不是说了么,我不认识什么精神科医生,你也别信秦始皇和比尔盖茨的儿子,那些都是假的!”

“孟主任,在您眼中,我是这么不堪的么!”张伟无奈的摇了摇头,接着道:“那我就有话直说了。

我是第一次主持科研项目,很多事情都不懂,这次来找您,就是想问一下,要是国家的经费还没到,可我已经做出成果来了,那这经费还给么?”

“你的脑子里都装了些什么?怎么会想到这种稀奇古怪的问题?科研项目刚成立,经费还没拨,就先把成果做出来了,怎么可能会有这种情况!”孟鹤鸣摇着头说。

“万一呢!在前期准备实验的阶段,突然就发现,嘿!出成果了!您说这实验经费,给还是不给呢!”张伟接着问。

见到张伟如此纠结于这个问题,孟鹤鸣只好开口解释道:“实验经费既然已经拨下来了,按照规定就应该专款专用,这是最基本的原则。

所以即便实验经费拨下来之前,项目已经完结了,这些实验经费还是属于这个项目的。这种情况下,这部分实验经费会作为经费结余来处理。

经费结余一般会有四种处理手段,第一种是经费留用,可以写一份申请,递交给项目主管部门,将这部分经费用于后续研究、实验或设备购置。

第二种就是用于其他项目的研究,这个其他项目,可以是同一科研人员的不同项目,也可以是同机构内不同的科研项目,流程同样也是写申请,递交给项目主管部门审批。

第三种就是直接将经费退回给拨款机构,这个就不用我多解释了。第四种就是将剩余的经费捐赠掉,但前提必须是公益行为,可不能往你自己腰包里捐。”

“您想哪儿去了,我是缺钱的人么!”张伟仍旧笑呵呵的,接着说道:“既然项目完成了,该来的经费还是会批下来,那我可就跟您汇报了!我的这个项目,已经完成了!”

“什么?你再说一遍!”

“我是说,我的这个项目,已经完成了!”张伟重复道。

孟鹤鸣立刻露出了“你在逗我”的表情。

“孟主任,您别不信啊,我说的是真的,项目真完成了!这是我写的项目报告,因为是昨天晚上连夜写的,内容多少有些潦草,您别在意,不合适的地方,回头莪再改!”

张伟说着,掏出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