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3章 还有这样做科研的?(1 / 3)

加入书签

张伟将自己所在房间里,又一次看起了那篇《Toll样受体对RNA识别的抑制:核苷修饰的影响和RNA的进化起源》的论文。

论文里面所有数据性的东西,都可以替换掉,至于文字内容,完全不用修改,可以直接发出去。

不过张伟却觉得,最后一部分RNA进化起源的内容,完全没有必要,可以删除掉,换成对mRNA技术的应用前景介绍。

于是张伟找了退烧药,然后呼唤了魔鬼:“魔鬼哥哥,我需要找一篇论文,介绍mRNA技术应用前景的。”

“《The billion-dollar biotech》,2015年发表在《自然》,作者是努巴-阿菲扬。”魔鬼开口说的。

“《百亿美金的生物科技》?这名字倒是够直白的,不过数字上还是太保守了。既然能发表在《自然》上,应该没有问题,就兑换它吧!”张伟开口道。

一阵头晕目眩后,张伟手上已经出现了这篇文章,他赶紧吃下了退烧片,又缓了缓,才开始阅读起文章的内容。

之前介绍过,三大科学期刊上,不光是有论文,还有科技成果的介绍,以及论文的评价。这一篇文章,就是科技成果的介绍,介绍的正是将mRNA技术应用到疫苗开发中。

这篇文章的作者努巴-阿菲扬,正是莫德纳公司的联合创始人之一,也曾担任过莫德纳公司的董事长。

再看看这篇文章的发表时间是2015年,张伟瞬间明白过来,这是一篇广告软文。

“我记得在2015年,莫德纳公司研发出了第一款mRNA疫苗,好像是针对禽流感的。努巴-阿菲扬在同一年发表论文,还说什么百亿美金的生物科技,摆明了是为了给mRNA疫苗技术做广告拉投资嘛!

考虑到后来莫德纳也真的发展起来了,还成为了千亿美金市值的疫苗巨头,看来这篇论文做广告拉投资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想到这里,张伟开始从这篇广告软文中挑选段落,放在自己的论文当中,替代掉原来那部分关于RNA进化起源的内容。

历史上核苷修饰mRNA技术发表以后却无人问津,就是因为大家不知道,这项技术该怎么应用。

原论文里是介绍RNA的历史起源,可谁会关心这种事情?大家关注点是这种技术可以用来做什么事情,能带来多大的利益!

若是知道这技术可以用来做mRNA疫苗,全世界各大疫苗公司怎么可能无动于衷!

若是知道这项技术将会带来数千亿美金的价值,全世界各大疫苗公司早就抢疯了!

所以张伟决定,在发表论文的时候,就要让全世界都知道,核苷修饰mRNA技术可以用来制造mRNA疫苗。

科研成果的应用,有时候就是一层窗户纸,没捅破这层窗户纸时,这项科研成果看起来屁用没有,一旦捅破了这层窗户纸,很可能会带来令人意料之外的巨大收益。

最直接的例子就是辉瑞的蓝色小药丸,研发这种药品本来是为了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但是后来发现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效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理想,反倒是治疗男性功能障碍有显著疗效。这扇窗户一打开,直接创造了一个新世界。

核苷修饰mRNA技术也是如此,在2005年,核苷修饰mRNA技术取得突破之后,也没有人想到这项技术可以用来造疫苗。当时的科学家,还沉迷于遥不可及的mRNA疗法。

直到2007年,哈佛大学一位名叫罗西的科学家,认为可以使用这种技术对细胞进行重新编辑,以达到替代胚胎干细胞的作用。

因为胚胎干细胞研究一直存在医学伦理问题,所以如果能找到替代品的话,便能解决这一问题。

与制造mRNA疫苗相比,替代胚胎干细胞这样的研究,简直就是不值一提,相当于是拿大炮打蚊子。

罗西研究了两年多,终于有了成果,于是他联系了麻省理工的生物医学教授罗伯特-兰格,希望可以得到经费方面的投资。

罗伯特-兰格除了是科学家之外,还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他经常会投资一些科研项目,然后利用其专利赚钱,因此在美国学界,也被称之为”最会赚钱的科学家”。

罗伯特-兰格的眼光可要比罗西狠辣的多,他看出核苷修饰mRNA技术真正的价值在于研发mRNA疫苗,而不是搞什么胚胎干细胞的替代。

后来罗西和罗伯特-兰格便找到了一家风投公司希望得到投资,这家风投公司的老板,便是写广告软文的努巴-阿菲扬。

三个人合伙成立了一家公司,名为莫德纳医疗,也就是后来那個做出冠状病毒mRNA疫苗的莫德纳。

但可惜的是,因为理念不合,罗西在2014年就离开了莫德纳,他对于做疫苗没有兴趣,还是想去研发替代胚胎干细胞的项目。这位科学家也成功的错过了暴富的机会。

随后的2015年,莫德纳做出了禽流感mRNA疫苗,因此拿到了融资,建立了自己的疫苗生产线。

2017年,莫德纳又研发出了流感mRNA疫苗,2018年莫德纳在纳斯达克上市,五亿美金的IPO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