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8章 致命一击!(2 / 3)

加入书签

直接上图,而且还把相同的区域直接挑出来放大后进行比对,观众一眼便能看出来相同之处。

“这两个区域,还真是一模一样啊,如果不单独挑出来进行比对,可真看不出来。”

“你看那两张对比图,乍一看不同,可只要对图片旋转方向,再缩减一下比例,两张图片完全可以重合在一起!这完全就是换个角度拍摄的嘛。”

“不光有两张照片的重合,还有四张照片有重合区域的啊!”

“按理说,每一颗细胞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独一无二的形态吧?不可能出现完全相同的地方!”

“克隆的也不可能么?如果是对同一个细胞进行克隆的呢?克隆出来的细胞会不会完全一致。”

“理论上单个细胞在体外可以增殖六代以上,胚胎干细胞更是具有自我更新和无限增殖的潜能,但是即便克隆体来源于同一个细胞,也不可能呈现出完全一模一样的状态。

别说是同一个细胞,就算是DNA序列完全相同,细胞呈现的形态和功能也不一样,像是表观遗传修饰和环境因素,都会对细胞的形态和功能产生影响。”

现场并不缺少生物学方面的专业人士,瞬间就能解答很多基础性的问题。

同卵双胞胎的DNA相同,但也会因为生长环境、个人经历等等,出现差异性。很可能你的双胞胎哥哥今天的早餐比你多喝了一口奶,你们就变得不一样了。

细胞也是如此,即便是从源自同一枚细胞的克隆体,也不可能完全一样。

两张胚胎干细胞的照片出现了完全一模一样的地方,那唯一的解释就是,这是同一枚细胞!

而十一张照片,互相之间都有共同之处,那就意味着,这十一张照片,都来自于同一枚胚胎干细胞!

作为一名学者发论文,说自己克隆出了十一个胚胎干细胞,还附上了照片,结果十一张照片却来自同一个胚胎干细胞,这摆明了就是论文造假。

随着张伟不断的播放PPT上的照片,现场观众望向黄禹锡的眼神也都变了样,怀疑、惊讶、好奇、不屑、讥讽,各色各异的表情,都出现在会场里。

“之前不是说,黄教授距离诺奖只是咫尺之遥么?现在看来,他怕是永远都摸不到诺奖的边边了!”

“是啊,诺奖怎么可能颁发给一个论文造假的学者呢!”

“在生命科学领域,黄教授也算是个权威学者了吧!毕竟首个克隆牛,就是他做出来的!没想到这种有成就的学者,也会论文造假。这太出乎我的意料了。”

“这有什么奇怪的,我认识好几个韩裔的学者,据说韩国的学术环境一直都是如此。”

“你们说,既然这篇论文已经造假了,那么他的科研成果,会不会也是假的?”

“你是说克隆人类胚胎干细胞是假的?若真是如此,那恐怕是二十一世纪最大的学术丑闻了!”

台下的观众们已经开始低声议论起来,大家都是学者,自然明白什么是论文造假,也知道论文造假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此时的黄禹锡脸色逐渐变得苍白,他感觉到自己的心在不停的颤抖,张伟每一页的PPT,每一次的诈照片对比,都像是一击重锤,击打在他身上。

他能感觉到,周围越来越多挑剔的目光,越来越多质疑的表情,已经有人暗地里在用语言攻击他的信誉,空气中更是弥漫着一股紧张的味道,现场的气氛越来越沉重。

然而这时候的黄禹锡,却并不打算放弃抵抗,他知道,如果自己放弃了,那么质疑的风暴会愈演愈烈,而他也将彻底在这场风暴中灰飞烟灭!

所以他必须要坚持下去,他必须坚定的站在那里,不能退缩,他要想到方法,为自己辩护,他要翻盘!

黄禹锡的眉头渐渐紧皱,眼神也变得深邃且严肃,此时的他已经不再慌乱,反而变得无比冷静,他要思索该用什么方法,扳回这一局。

他又望向张伟正在展示的PPT,猛然想到了一个解套的办法。

下一秒,黄禹锡将双手背在身后,他的腰又一次直了起来,恢复了学者的气质。

“张先生,你的PPT很精彩,我都忍不住想要给你鼓掌了!”黄禹锡突地打断了张伟。

全场的目光又一次集中在了黄禹锡的身上,就连张伟也停下了手中的鼠标,想要听一听黄禹锡准备说些什么。

只见黄禹锡深吸一口气,接着说道:“我承认,张先生在PPT中,展示了很多胚胎干细胞的相似之处,搞得我都差点以为,这些照片来自同一个干细胞了呢!

但是相似,并不意味着相同!众所周知,显微镜下的胚胎干细胞,形态都差不多,出现相似的地方,是很正常的现象。

我所克隆这一批胚胎干细胞时,都是在同一种实验环境,使用的也是同一种实验方法,最终得到的样品,出现比较多相似的情况,是很正常的。

但我们不能将这些相似之处,当成是完全相同!科学是严谨的,仅凭照片上有部分的区域看起来像是一样的,就断定这些照片来自同一个胚胎干细胞,是不是太武断了?”

“没错,你列出来的这些图片,只是看上去很相似,但实际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