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7章 穷途末路(2 / 2)

加入书签

浩天继续介绍道。

众人恍然般的点起了头,他们或许不知道石墨烯是什么东西,但“世界第一”这个名号,还是听得懂的。

叶浩天则得意洋洋的笑了起来,然后跟大家科普起什么是石墨烯。

……

以交换生们的水平,不知道石墨烯是很正常的,但是现场观看演讲的人群当中,却有不少伯克利的学者教授,这些学者未必是物理学或者材料学专业的,但却有很多人知道石墨烯这种东西。

世界顶级的科研成果,一年也没几个,学者顺带着关注一下,也能了解到什么是石墨烯。

“原来石墨烯就是他搞出来的么?真没想到,竟然这么年轻!”

“石墨烯?就是那种新材料么?我听人提起过,说是这种新材料的特性很好,有可能成为未来的材料之王!”

“刚刚还以为这个中国人就是个普通的大学生,没想到也是个顶级的学者啊!而且还这么年轻,肯定是个天才!”

“克隆人类胚胎干细胞,和制成石墨烯,都是今年最重要的科研成果,据说都有获得诺奖的潜力。没想到今天这个会场里,竟然有两位世界顶级的科学家!”

“关键是这两位世界顶级的科学家,还怼上了,这下是真的有好戏要看了!”

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人并不在少数,美国也不缺吃瓜群众,更何况今天这场大戏实在是越来越精彩。原本是一个大学生质疑学术大牛论文造假,现在则是两个学术大牛,要互掐起来了!

闪光灯开始不停的闪烁,现场记者的镜头,也纷纷对准了张伟,可劲的狂拍。

这其中还包括刚才帮黄禹锡造势的记者。

他们是收了韩国大使馆的钱,帮黄禹锡写宣传软文,但宣传软文,哪有学界大瓜香!

大不了那几百块钱的润笔费,我不收了,退给你就是了。

跟大新闻相比,几百美金算个屁啊!

搞定一篇大新闻,那就不是几百美金的事情了,而是升职、加薪、当上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

此时,整个会场内最尴尬的,莫过于黄禹锡本人了。

原本他已经把事情给搪塞过去了,他点的下一个提问的人,都已经站起来了,可就在最后一刻,张伟掏出了那本《科学》。

在此之前,黄禹锡还可以用学术能力当借口,故意不搭理张伟,其他人也无话可说。

但现在的情况完全不同了,张伟也在《科学》上发表过论文,还是跟他同一期,而且那篇石墨烯的论文,黄禹锡当时还真看过!

黄禹锡是知道石墨烯的价值,他也不得不承认,如果石墨烯真的是眼前这个年轻人制成的,那么他的学术地位并不比自己差,两个人是同一级别的学者。

面对同一级别学者的质疑,黄禹锡已经不能用学术能力当借口了!

他还必须要有所回应,否则的话论文造假的帽子,可就真的要扣下来了。

黄禹锡陷入了沉默当中,思考该如何应对。

如果他没有对论文进行造假的话,现在大可以跟张伟正面对质,但关键是他的论文的确是造假的,这让他面对质疑时,完全无言以对。

“你说《科学》上的那篇论文是你发表的,就真的是你发表的啊!说不定你们只是名字相同而已!”

第三排的声音再次响起,质疑依旧来自回过神来的黄准基。

张伟则开口说道:“论文作者这种事情,太容易核实了,我没必要撒谎!如果你不相信的话,我这里有《科学》的联系方式,你可以打电话核实我的身份!”

黄准基立刻住嘴,张伟既然敢让他去《科学》核实,那肯定是论文的作者。

更何况,黄禹锡也不敢真的打电话去核实。

打电话去找《科学》编辑部核实,到时候人家不得问问,你核实张伟的身份要做什么?

难不成要告诉《科学》的编辑,这个张伟正在质疑我论文造假?

这等于是将那十一张照片的事情直接告诉了《科学》,《科学》不得查核么?黄禹锡可是经不住查的。

这是自己捅自己啊!所以黄禹锡是万万不敢找《科学》去核实张伟身份的。

此时,所有人的目光,都望向了讲台上的黄禹锡,想看他如何接招。

黄禹锡已经有些穷途末路了,他知道今天这事情肯定躲不过去了,必须得给个正面的回应。

思量片刻后,黄禹锡又找到了新的借口;“张先生,你刚才说,我论文里使用的十一张照片,都是来自于同一个胚胎干细胞。

我想你肯定是搞错了,不过这也可以理解,毕竟你不是研究生物科学的专家,不知道胚胎干细胞这种东西,看起来其实都差不多!”

“只是看起来差不多?”张伟呵呵一笑,直接掏出了其中两张照片的对比图,准备给出最后的致命一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