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8章 大魔王,从不让你失望!(求订阅)(2 / 2)

加入书签

都是习惯站在实力和地位说话的,拳头是美国人最能听懂的语言。

而在大佬面前展现一下自己的拳头,肯定比在普通研究员展现拳头,效果好的多。

果不其然,当张伟说解吸电喷雾电离技术还有很多地方可以改进时,朱棣文立刻问道:“比如呢?”

“喷雾溶剂和条件的优化,像是喷雾溶剂的组成、喷雾电压、喷雾流速等参数,优化后可以提高电离效率和解吸附能力。

离子传输效率可以提升,对离子传输管道和接口进行了改进,使用更高效的离子传输管道材料和设计,减少离子损失和扩散,提高信号的稳定性和灵敏度。

样品表面的处理可以更加精细,使用特定的涂层或改性剂可以改变样品表面的性质,使其更容易与喷雾溶剂相互作用并发生电离……”

张伟一连串说出了好几个可以改进的地方。

放在2010年后,这些都是解吸电喷雾电离技术基本优化方案,张伟这个普通的检验员,在熟悉了这种技术后,都能随便提出来。

然而在解吸电喷雾电离技术刚出现的2004年,张伟所说的这些,都是这项技术革命性的突破!

刚开始听的时候,朱棣文还保持着一脸微笑,摆出一副诺奖大牛该有的沉稳和冷静。

但是听着听着,朱棣文的笑容便凝固住,取而代之的是认真思考的凝重表情。

最终,当张伟说完时,朱棣文再也无法保持诺奖大牛的稳重,他的脸上浮现出一缕震撼的色彩!

张伟的语速并不快,所以朱棣文可以一边听,一边思考分析,张伟所说的有没有可行度。

作为诺奖级的学者,朱棣文的反应也是很快的,他的思维和分析,能够跟得上张伟的节奏,也正是如此,朱棣文立刻就意识到,张伟所说的这些有多么的重要!

这不是改进技术啊,这是技术革命啊!

按照张伟所说的这些进行优化,那么解吸电喷雾电离这项技术的效果,将会上升好几个台阶,随之而带来的科研成果的突破,也会跳跃式的发展。

不远处,叶浩天望着朱棣文表情的变化,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心中比自己装逼还要高兴。

“不愧是我的大魔王,从来没有让我失望过!”

半分钟后,朱棣文逐渐回过神来,他开口说道:“张同学,你说的这些,足可以写一篇改进EDSI技术的论文了。”

“可惜我没有时间,而且我也没有实验设备来印证我的观点!”张伟耸了耸肩。

“那张同学有没有兴趣,跟我们这里的研究员合作,共同完成这一篇论文呢?”朱棣文马上问道。

以张伟目前的情况,还真没法独立完成这篇论文。

解吸电喷雾电离的技术改进,还是需要实验去印证结果的,没有结果的验证,只有干巴巴的方案,那叫猜想,不叫论文。

而这种新技术,目前也只有美国顶级的科研机构才有,张伟只能跟这里的研究员合作。

张伟稍加思考,便点了点头:“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研究员都很优秀,能够与这里的研究员合作,我求之不得。”

“既然如此,你们谁愿意跟张同学合作完成这篇论文呢?”朱棣文望向周围的研究员。

“我可以!”有人立马举起手,正是那个姓周的女助理研究员。

“嘿!这女润人到是第一个跳出来了!”张伟心中暗道。

女助理研究员开口说道;“张同学来自中国的清大,我的学士学业也是在中国完成的,我跟张同学交流,可以使用中文,沟通起来会更加容易。”

“看到能出科研成果,这时候想起中国来了?”张伟心中满是不屑。

朱棣文又望向其他的几个研究员,他们互相对视了一眼,没有任何表示。

这些研究员不是对这篇论文不感兴趣,而是觉得张伟和女助理研究员都是中国人,那他们也就没必要掺和了。

“张同学,由琳达-周跟你合作完成这篇论文,你觉得怎么样?”朱棣文又问道。

女助理研究员立刻用期盼的目光望向了张伟。

张伟心底里是不喜欢这个润人的,可其他研究员又没有表示,张伟还就只能选她

于是张伟只好点头答应下来:“我还有许多交换生的任务要完成,平时没有那么多时间,只能提供改进技术的思路和方向,具体的实验步骤,还有论文书写,只能你来做。”

“没有问题,你只需要提供思路就行,实验我来做,论文我来写!”润人研究员立刻点头。

“那论文的署名?”张伟又问道。

“我们共同署名,这样可以么?”润人研究员立刻说道。

“那我就没问题了。”张伟点了点头。

朱棣文继续说道:“等论文写好了,也拿给我看一下,我对EDSI技术的改进,也给出感兴趣!”

……

角落里,黄准基脸色阴沉的望着张伟,然后默默将录音笔藏好。

“又不是只有你能写!论文这东西,谁先写出来算谁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