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7章 皮痒痒,欠抽!(求订阅)(1 / 3)

加入书签

交换生的下一项日程,是去参观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真正牌面。

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位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后山,是美国三大国家实验室之一,隶属于美国能源部,具体则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负责运营。

自从成立以来,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贡献数百项世界顶级的研究成果,其中很多的科研成果,真的是改变了人类的历史。

比如原子弹,便与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曼哈顿计划的负责人奥本海默,当时就是伯克利的教授,曼哈顿计划能够成功,也得益于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技术支持。

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虽然不对外开放,但会经常举办一些公开活动和讲座,相关的学者也可以提出参观的申请。

另外就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学生是有特权的,一般集体性质的参观,申请都会通过。

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外围逛悠了一圈后,交换生们换上了白大褂,穿上了鞋套,带上了发套和口罩,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进入了一个实验区域。

“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拥有全世界最好的设备,当然也拥有全世界最先进的实验方法,有很多的先进设备和实验方法,都是各位在自己的母校里从未见过的。

所以一会儿参观的时候,大家在未经允许之下,请不要触碰任何的设备,也不要进入到做实验的区域,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当然,如果有问题的话,也非常欢迎大家踊跃提问,我们是学术研究机构,很乐意解答各位的困惑!”

连续参观了两个试验区以后,众人来到了第三個实验室。

前面一个被透明玻璃密封住的试验台,正面有几个圆形的洞,每个洞里面都镶嵌着硅胶手套,操作员直接将手伸进硅胶手套里,就可以隔着透明玻璃进行操作。

而在旁边,则是一排电脑,上面显示着各种数据,以及图像。

“周,这些是来参观的交换生,你给大家介绍一下吧!”讲解员冲着一个研究员喊道。

只见一名女性走了过来,她个子不高,带着口罩和护目镜,看不清楚面容,但能分辨出是个亚裔黄种人。再结合她姓周,大概率是个华人。

“大家好,我是这里的助理研究员,我们现在进行的是微生物的成像实验。”

女子一开口,张伟就猜出来,她肯定是个华人,而且还是在中国接受过教育的,不是那种土生土长的美国华裔香蕉人。

中国留学生和华裔香蕉人,在语音语调和说法方式上,还是有比较明显的区别的。

很多我们认为语法和结构都没错的句子,在外国人听起来,会觉得怪怪的。

就比如我们教材里写的,“How are you?”“I am fihank you, and you?”“I am fioo。”

美国人在日常交流中,哪有人闲着蛋疼会这么说!你这么说,人家以为你是神经病呢!

在语音语调方面,即便留学生的英语能达到纯美音或者纯伦敦腔的水平,但是通过很多音调的发音,美国人仍然能分辨出你是移民,而不是香蕉人。

大部分在美国英国生活了几十年的华人,是达不到纯美音或纯伦敦腔水平的。

这位姓周的女助理研究员就是如此,虽然他的英语很流利,但只需听语调就能判断出,是从中国来的。

女助理研究员接着介绍起了正在进行的微生物成像实验,能把这个实验展示给众人,估计这也不是什么重要的实验。

“在今天的实验中,我们采用了一种全新的技术,不知道同学中有没有人认识这种技术?我提示一下啊,这项技术与电离技术有关。”女助理研究员瞬间化身成讲师。

“是不是DESI技术?”一个声音响起,说话的正是黄准基。

“这位同学回答正确,我们现在使用的,正是DESI技术!”助理研究员点了点头。

黄准基露出了得意的笑容,女助理研究员则接着问道:“DESI技术是最近才刚刚发布的新技术,这位同学是怎么知道的?”

“我的父亲是韩国首尔大学生物学教授黄禹锡!他是生命科学领域的权威专家。虽然DESI是一种新技术,但是对我父亲而言,并不陌生,我曾听他提起过这种技术,所以知道一些。”黄准基一副傲然的表情。

“原来黄禹锡教授是你父亲!”助理研究员恍然般的点了点头,她也是研究生物领域的,听过黄禹锡的名头。

看到黄准基又嘚瑟起来了,叶浩天不屑的撇了撇嘴,低声说道;“那个DESI技术是什么东西?”

“Desorptiorospray ionization,解吸电喷雾电离技术!”张伟低声答道。

“你知道,你刚才怎么不说?让那个韩国棒子抢了风头!”

“光留意溶剂了!他们用的溶剂好像有些问题。”

“你说什么?他们用的溶剂有问题!”叶浩天故意用英语,很大声的重复了张伟的这段话。

叶浩天的这一嗓子,让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