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93章 新钱令,银行开【二合一章】(1 / 3)

加入书签

绣衣卫?!

汪恩文三人大惊。

万万没想到,他们竟然会被绣衣卫盯上。

在刘升还是兴崋王时,绣衣卫就成立了。

但其参与事件中,惟一为民间所知的便是当初前明南京勋贵勾结粮商操控粮价一案。

汪恩文自以为他们都是小人物,事情也做得十分隐蔽。

哪曾想,绣衣卫这么快就查到了他们身上。

杨德筹、赵智还在惊惧之中。

汪恩文便翻窗逃跑。

这包厢虽在二楼,但窗外却是廊檐屋顶。

滑下去离地面也就一丈高。

南京城广大,他若遁入人群中,还是有一定希望逃出生天的。

“好胆!”

为首的绣衣卫队正没想到汪恩文一个乡绅、读书人,竟敢当他们的面拘捕逃跑。

但他反应却不慢。

怒喝一声就冲到了窗边,抬手便打出一发飞镖,射中汪恩文后背。

汪恩文闷哼一声,直接翻滚下去,摔到大街上,引得行人一阵惊呼。

他到底只是个乡绅。

虽平时注重保养、偶尔练练拳,但先中镖受伤,又摔了下狠的,竟一时爬不起来。

就在他挣扎起身时,一名绣衣卫也从二楼窗户翻出,从廊檐屋顶跳下。

轻而易举地将其擒拿。

至于包厢内的杨德筹、赵智二人,早就瘫了。

自然也都被捉拿住。

···

也是这天上午。

刘升通过政务院,发布了一份诏令。

名曰,《大崋货币管理办法及新币推行章程。

朝野则习惯性地简称之为“新钱令”!

该诏令将以应天府为最初试点。

拟定,三个月后扩大至南直隶,一年后扩大至全国。

在诏令发布后的次日,应天府府衙及各县衙相继发布正式告示,宣布朝廷发行新钱以及诸部取缔前明旧钱的种种措施。

应天府各级宣政官、宣政员等有关官吏,皆奉命深入基层,向百姓宣讲、解释“新钱令”的种种措施。

为了配合新钱的发行,大崋国家银行也在两日后低调开门了。

大崋国家银行是隶属于财政部货币司的新衙门。

目前就两项职能,或者说业务。

其一,新旧钱兑换。

其二,免费存储。

至于后世银行的异地存取、有息存储与借贷、投资等业务,刘升准备日后再寻合适时机开通。

就连当前这两项业务,也是以新旧钱兑换为主,存储业务为次。

毕竟大崋银行才开办,刘升本身对这方面了解又不深,一步步来是最为妥当的。

但刘升估计,即便大崋银行不积极推广本地存储业务,这项业务发展速度也不会慢。

因为在明末的一些钱庄、票号本就有存储业务,只不过是收费的。

即客户存钱,钱庄按比例、时间收取一笔保管费用。

与后世银行截然相反。

所以,大崋银行即便只是提供免费存储,对比钱庄也有很大竞争优势。

更别提,大崋银行背后是国家,信誉更为有保障。

当然,这个信誉有保障也是相对的——那些心里有鬼、对大崋朝廷不信任的人,估计是不敢将钱存进银行的。

在应天府各地积极推进“新钱令”的同时,绣衣卫抓捕汪恩文等一批阴谋阻碍、破坏“新钱令”的不法分子后,进行了突击审讯。

()

随后,南京警备军出动。

将其他参与了该案的嫌疑分子也都进行了抓捕、审讯,然后移交给审判局判决···

平康坊。

王大贵躲在家中,心中万分惊惧,后悔不已。

他本是走街串巷、卖些百姓日用小件的货郎。

大前天有个半熟不熟的朋友找到他,介绍了个赚钱的新门路。

活儿不难,就是让他走街串巷时散布一些关于“朝廷将直接禁用前明旧钱”的小道消息。

只需干一天,就能得二两银子!

另外,若能拉人到衙门前抗议,拉到一个就有一钱银子!

王大贵虽隐约觉得搞这事的东家是想和朝廷作对,却还是没忍住银子的诱惑,接下了这活儿。

主要是,在他看来,即便有什么事,也找不到他头上。

毕竟他只是说些“道听途说,不知真假”的小道消息而已,总不至于犯了王法吧?

可今日出门走了几条街,他竟两次碰到警备军抓人。

被抓的都是些如他这般喜欢走街串巷地小商贩,且嘴里都喊着冤枉。

第二次碰到时,他便找了那人的邻居打听消息。

这才得知,那商贩是被警备军以“故意造谣生事,阴谋破坏国策”缉拿的。

王大贵虽然没什么文化,却也有点见识,立马意识到这事儿可能跟他有联系。

他原本想直接逃出城的。

挑着货箱走到城门附近,便瞧见警备军在严查过往行人。

他心虚之下,根本不敢过去,便下意识地跑回家中躲着。

紧张不安中,王大贵跑到家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