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481章(1 / 2)

加入书签

高桥南不怕葡萄牙人提出条件,对方此时肯提条件,就说明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以及解决问题的意愿,而这正是双方坐在一起商谈的目的。

锡兰总督所提的要求,正好证明了高桥南之前的策略是对的。与康提王国建立联系,让葡萄牙人对此感到紧张,然后以此为谈判筹码,要求葡萄牙人承认海汉在锡兰岛的权益。

高桥南也不把话说死,意思就是你若不答应我这条件,那海汉会卖些什么玩意儿给康提王国就不好说了,说不定就会有一些葡萄牙人不想见到的东西。

锡兰总督显然是听懂了高桥南的弦外之音,当即表示两国亲密无间的合作已经持续了近三十年,不应为了这种小小的分歧产生矛盾,自己作为锡兰总督,很欢迎海汉的朋友进驻锡兰岛。

“希望我们两国的友谊不要受第三方影响,能一如既往地保持合作,共同维护锡兰岛的安定!”

锡兰总督最后意味深长的一句话,点明了葡萄牙的诉求。他实在不愿看到海汉跟康提王国联手,那将意味着葡萄牙失去彻底剿灭这个老对手的机会。

但他也确信海汉跟葡萄牙的共同利益,要远远胜过康提王国能给予高桥南的好处,孰轻孰重,应该不难作出判断。

高桥南要的就是锡兰总督的官方表态,当下便立即表示了赞同,提议双方签署书面文件以记录这些协议内容。

之后要如何处理与康提王国的贸易关系,高桥南对此毫无心理压力,他本来就没打算出售制式武器装备给岛上的土着,也不用担心会被葡萄牙人抓到把柄。

至于土着把从海汉这里买到的钢铁毛坯拿去打造农具还是武器,那就不是海汉需要负担的责任了。

双方都抱着趁热打铁的心思,随即便在总督府签署了史称《锡兰岛协议》的合作备忘录。

根据协议内容,葡萄牙承认海汉在锡兰岛拥有建立殖民地、驻扎军队,以及从事贸易活动的权力。而海汉除了承认葡萄牙拥有同等权力之外,还承诺不会向锡兰岛的第三方势力出售军事装备。

此外还有一些由康西卡奥与高桥南议定的内容,也需经由锡兰总督同意后兑现实施。

如葡萄牙需向特战师支付此次出征的相关费用,以及在此之后向汉班托塔输出三千名劳工等等。锡兰总督虽然对康西卡奥答应的这些条件不甚满意,但事已至此也只能同意。

这种合作备忘录并非两国政府首脑签署,所以影响力和实际效力也会比较有限,甚至双方都很有默契地“忘记”了注明这份备忘录的有效期。也就是说必要的时候,双方都可自行终止履行协议内容。

说穿了这其实只是一份双方都有所妥协的临时协议,葡萄牙并不会真心欢迎海汉的到来,只是迫于形势不得不暂时低头而已;而海汉同样也不甘被一纸协议束缚住手脚,不过建设汉班托塔的基地尚需时日,在此之前要尽可能避免来自外界的干扰。

当天晚上,钱少宝率舰队回到科伦坡。由威兴号领头的舰队跟在荷兰舰队后面,一路往西走了好几个小时,确认荷兰舰队应该是驶往印度半岛西岸的科钦港,没有杀回马枪的意图,这才回来向高桥南复命。

虽然钱少宝执行的是追击任务,但高桥南已经向他点明了任务的实质,只要荷兰人没有过激的举动,他自然也不会贸然出击。双方在这段航程中并没有发生战斗,很默契地保持着大约二十里左右的距离。

不过事后的任务报告只需稍加润色,要替钱少宝报个功还是不难。

而高桥南的注意力,现在放到了被部下抓回来的数名俘虏身上。

荷兰人在今早发起的撤退行动极为仓促,以至于部署在科伦坡城另外几个方向担当监视和断后任务的零星骑兵,竟然没能随同大部队一起撤离。

这些骑兵并非荷兰人,而是来自科钦殖民地的印度兵。在主子跑路之后,这些印度兵的战斗意志并不强烈,只是稍作抵抗就下马投降了。

高桥南手底下就有会说荷兰语的翻译,但这些印度兵虽能听懂荷兰语,却只会说当地的泰米尔语,高桥南不得不去跟葡萄牙人交涉,借了名会说泰米尔语的翻译过来,然后由手下的葡萄牙语翻译与其沟通。

通过两次转译,对这些俘虏的审讯才得以进行。好一番折腾之后,高桥南终于知道了荷兰人为何会匆忙撤离。

原来昨天下午荷兰人攻打海汉滩头阵地失败后,指挥官范霍伦将军突发恶疾,据说当时就不省人事了。在经过私人医生的一晚救治后,病情也没有任何好转的迹象。

他的几名副手下属一番商议之后,谁都不敢承担与海汉全面开战的责任,继续攻打科伦坡城也成了不切实际的目标,唯有撤回科钦才是安全的脱困方式。

于是天明后几名军官匆匆做出决定,放弃继续攻城,立即组织人马撤离。但仓惶间不免出现诸多疏漏,甚至连人都没撤完,舰队就匆忙启航了。

这些俘虏虽然并未见到范霍伦病发时的情形,但从他们听来的描述,高桥南猜测自己这位对手应该是受到战败刺激而突然中风了。

以这个时代的医疗水平,大概也很难对中风造成的不省人事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其症状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