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十九章什么是监狱人性化管理(1 / 2)

加入书签

叶楚萧打开的第一口箱子里,是一座微缩的建筑模型。 共拆分成两截,一截看起来与寻常的牢房没有什么分别,只是看起来缩小、精致了许多。 但另一截就完全不同了。 它看起来很高级。 小小的模型里,有床,有书桌,有椅子,还摆着一些书籍,墙壁上还挂着画作,最最神奇的是,缩小的床上,还坐着一个木雕的女人。 如果不是它有着与牢房相似的栏栅,则完全无法将箱子里的两截联系在一起。 看到众人脸上都有不解之色,叶楚萧便开口说道:“我想刑部地牢的作用,并不只是将有罪之人关押、看管起来,对于那些罪责轻的,迟早有一天,会重新回归外面的世界,重新做人···甚至重新为官的犯人,我们需要做到的是,对他们进行改变,努力让他们成为,对朝廷,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不是祸害、垃圾。” “而改变的奥秘,就在这两间牢房的对比上。让那些认真改过,努力上进的犯人,住进好的牢房里,除了失去自由,他们会享受到生活的乐趣,看到希望。而那些执迷不悟者,则是只能站在肮脏的牢房里,继续与老鼠、臭虫为伴。” 叶楚萧的话说的冠冕堂皇,刑部官员们信不信无所谓。 他们只要足够聪明,就能快速的察觉到,在这套冠冕堂皇的说辞下,暗藏着的极大利润。 以前的刑部地牢,从犯人身上刮油水,都是通过各种苛刻虐待的方式,进行逼迫。 如白头彪之流,甚至会刻意将一些犯人屈打成招,让他们诬陷一些有钱,但没有大背景、靠山的人,与刑部的捕快们联合起来做局,将本不该下狱的人捞进来,进行地牢一日游。 如此就能跳出地牢的‘格局’,从外面捞到更多的油水。 时间长了,总会有人习惯,特别是那些有机会出去的犯人,他们宁肯在牢里多吃点苦,也不愿将家底拿出来,换来少几顿毒打。 然而,叶楚萧箱子里呈现的这两种牢房对比,一旦成型,就等于从另一个角度,腐化了那些犯人的坚持。 看别人吃好、喝好、睡好,住美屋、着舒适之衣,而自己却没有,这简直比遭受毒打,还让人难受。 没有这个实力和能力也就罢了,有···还忍着,那更折磨人。 叶楚萧这一套,关键就在于‘导人向善’的说法,有了这说法,这装修精致的‘牢房’,才能好向犯官、富户们兜售。 才能堂而皇之的,在刑部地牢内推广、成型。 无论什么时代,干什么都不如干房地产。 毕竟虚假的悍匪蒙面拿AK冲进银行,真实的悍匪微笑的拿出了售楼合同和银行贷款。 刑部地牢有固定用户,有大片的蓝海,不搞房地产可惜了。 叶楚萧要想当这个典狱主司,最关键的还是在于,如何照顾周全上面刑部官员的利益。 毕竟往后空饷没得吃了,刑部尚书抓得紧,连坑害良民的事情,怕是也不好再做。 他们总要找一点新的财路。 果不其然,领悟到叶楚萧这一套差别对待‘妙处’的刑部官员,看向叶楚萧的眼神,都开始充满了赞许。 至于刑部尚书的纸人化身,也并不厌恶叶楚萧的这种行为。 毕竟与以往刑部地牢的那些捞油水的方式比起来,叶楚萧搞出来的这一套,不仅高明,并且‘无害’。 真正含冤入狱的穷苦人,必然是消费不起的。 而且,即便是弄虚作假,也总得有几个‘真的’,用来充当遮羞布。 对于那些真心想要变好的犯人而言,这未必不算是福利。 “好!不错!” “典狱主司的位置,可以给你。”刑部尚书的纸人化身直接说道。 他甚至根本不等所谓的大比走完程序。 在狱卒们看来,十分难得、宝贵的位置,对于刑部尚书这样的大人物而言,其实完全无所谓。 站在刑部尚书的角度,他之所以要定下一个典狱主司,同时规定属他直辖,就是为了将刑部地牢攥在手里,同时敲打一番手底下的官员。 毕竟刑部除了主管的刑事诉讼之外,从底层切实使用的人手上来讲,主要就是捕快和狱卒两个部分。 捕快这个部分掺杂的利益、人员过于复杂,哪怕是刑部尚书,也不好随意牵动。 自然就先从地牢这块动手,将之紧握在手里。 谁当主司,其实都只是他一句话的事情。 今天叶楚萧做得好,那就是他。 明天叶楚萧做的不合格,那就换了他。 本就不值得多提。 徐彪本就身受重伤,此刻听到了刑部尚书纸人化身的话,急火攻心狠狠的又吐出了一大口血。 叶楚萧的实力比他强,如今还爬到了他的头上,当了他的上官,那他想要报仇,岂不是永远也没有机会了? 何况,往后损失的利益,以及之前为了得到主司位置,所付出的利益···种种叠加起来,徐彪没有直接气死,已然算是身体素质不错了。 “不过,本官还想看看,你另一口箱子里有什么。”刑部尚书的纸人化身说道。 叶楚萧掀开另一口箱子,露出了里面简化、微缩版的纺纱机。 “这是一台纺纱机,上手简单,操作容易,制作出来的纱布,虽然远不如绣衣士精美、结实,更不具备任何非凡之能,但只要同时多台机器一起操作,产量不低,能制造许多民生相关之物。” “大人!地牢里的犯人,也是百姓,他们有资格和义务,用自己的双手劳动,来养活自己,而不是靠消耗朝廷的赋税,来养活他们。” “那些量刑不高,并且凶性不强的犯人,可以用劳动的方式,换取报酬,改善他们在地牢里的伙食,甚至是生活环境,让他们从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