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9章 图什么啊(1 / 2)

加入书签

待桓禺作别离去后,夏侯惠看天色尚早,便也叮嘱了魏舒几句,带着路蕃与些许部曲归去博昌亭侯府。

虽然翌日才是外舅王肃的生辰宴,但今日天子都给他许了许多事了,得提前归去府邸安排一下。

如第一件事情,就是让孙叔偷摸送封书信去安宁亭侯府。

将天子曹叡不日便让仲兄夏侯霸出任护岳营临时将主的事情,先告诉大兄夏侯衡。

不是为了邀功。

而是他知道自家仲兄的脾气,所以让大兄夏侯衡从中斡旋,莫让夏侯霸闹出耻居自己之下而称病去官这种事情来。

另一件事,则是他想先确定一下,傅嘏翌日是当值还是休沐。

他是打算问问傅嘏是否愿意出任镇护部从事中郎。因为在洛阳京师之内,他当真没有几个友善且还年龄适合之人。

最亲厚的陈泰就不提了。

从名声、门第以及现任官职等方面考量,夏侯惠若是邀请他过来当从事中郎,那是对陈泰的一种折辱、是会导致二人反目成仇的!

而傅嘏就很适合了。

首先,傅嘏虽然弱冠便知名,但现今长辈几乎都不在世了。

如他父亲傅允仅是官居黄门侍郎、被先帝曹丕当做腹心之臣的从父傅巽还病故在太和年间,故而他可依仗的门荫很少。

其次,是他才被司空陈群辟为掾属没几年。

掾属乃是从属的佐官,并非朝廷正式任命的官职;若是转来中军内任职从事中郎,算是升迁且正式有了官身了。

最后,则是傅嘏岁数现今未到三十,想在中枢熬出头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以陈骞为例。

陈骞的才干与名声并不亚于傅嘏。

但陈骞之父陈矫犹在世,担任过尚书令且今居侍中、已然步入了论资排辈坐等出任三公的时候了。

而今,陈骞职不过是尚书郎而已。

傅嘏比陈骞小了八岁,在门荫助力很小的情况下,若想熬到尚书郎这个官职,还得再积累好些年履历才行。

如此,在陈骞出任镇护部司马的衬托下,夏侯惠邀请傅嘏来出任从事中郎这个官职,就显得十分有诚意与看重了。

当然了,这是夏侯惠归来府邸与丁谧计议人选时,给出来的明面上的理由。

在夏侯惠心中,还有一个最重要缘由无法宣之于口。

那便是他想试探下傅嘏的为人。

他与傅嘏已然很熟稔了,彼此之间还曾经很有默契的,流露过日后彼此裨益之意;但那是因为他先前讨伐鲜卑归来,让傅嘏看到了天子对自己很器异的结果。

锦上添花者世情不乏。

但雪中送炭、甘愿患难与共者,才是可彼此托付之人。

他就是想看看自己日后被天子曹叡贬谪去辽西郡后,傅嘏会是什么反应、是否乃值得引为腹心之人。

爪牙之徒、腹心之人,终究要培养的不是?

哪怕天子总是喜欢打乱他的计划、动不动就抽走他的人!

事实上,傅嘏对他的邀请很感激。

却说,夏侯惠在归府的途中,就先遣了一部曲前去傅嘏家中问彼翌日行踪,但因为傅嘏还未归家,便在府前候着。待到署公罢了还与友人坐谈的傅嘏归来,得悉夏侯惠有事寻他,便连家门都不入就随着部曲来博昌亭侯府了。

用他的话语来说,是两家离得也不远,且距城内宵禁时间还早。

再者,他也知道夏侯惠军务繁忙、难得归家宅一趟,便不用拖延到翌日了。

夏侯惠对他的到来很是欣喜。

待请入家宅闲谈了几句后,便直接将事情说了,问他意下如何。

“承蒙稚权高看,不以我愚钝而表请为从事中郎,我岂能推辞邪!”

他是这么说的,且还起身作揖致谢道,“我虽不才,但也愿以绵薄之力,供稚权驱使。”

“兰石言重了,言重了!”

也让夏侯惠笑容洋溢满脸,连忙起身还礼,且不吝称赞道,“有俊才如兰石者拾遗补缺,此后我无有案牍之劳形、无忧智短才轻之困塞,乃必然也!”

言罢顿了顿,还加了句戏谑言,“我今夜便修表,翌日便奏闻于天子,不让兰石有寻悔的机会。哈哈哈~”

“哈哈哈~”

傅嘏亦然大笑,连连自谦,“稚权高看我了。”

二人又闲谈了片刻,傅嘏便以天色将暮而作别归去。

但他在离去之前竟还举袖低声,对送出府邸外的夏侯惠与丁谧说了个事。

“先前我便与稚权相善,今稚权复举我名于天子耳,我就不将自己做外人看。稚权,我素来与荀奉倩相善、闲来不乏饮宴坐谈,故而也偶然间得悉了些许消息。嗯,先前彦靖兄作贺司马子元成亲,应是看见何颖考在席了罢?乃不知为何,何颖考有怨稚权之意,且近来与司马子上、曹长思很是亲近。稚权当自察之。”

荀奉倩是荀粲、荀令君幼子,是个醉心在玄理学术之人,故而夏侯惠听完就略过他了。

但何曾对自己有了怨念、且还与司马昭以及曹肇关系变得很近,夏侯惠就不能不重视了。

要知道,先前夏侯惠还在淮南时,曹肇可是特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