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47章:技术抄底(1 / 3)

加入书签

艾莎无视了场外众人的目光,和两位站在机头下方守着登机梯的地勤工作人员互相击了击掌,然后才开始绕机一周进行自检。

亮灰色的三角翼机身,半圆双进气道位于机翼连接处,机身为全金属半硬壳结构,主要骨架铣切加工而成,次要桁条与气密隔板用点焊,其余采用钛合金埋头铆钉或螺栓连接,并进行了密封。

起落架主轴颈和发动机防火壁板以及一些重要构件采用了钛合金,除了必要构件尽量采用了轻量化合金构件。

F1战斗机(试生产型)

长度/高度/翼展:16.2m/8.6m/4.5m。

动力系统:LM-50加力涡喷发动机,最大推力50千牛,加力推力95千牛。

空重540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16200千克,最大飞行速度2.4马赫,航程4400千米。

武器配置:无。

几名机械师在不远处闲聊,顺便看着艾莎自己绕机检查。

早在艾莎过来之前他们就已经提前将战机的状态调试到了最佳,艾莎作为驾驶飞机的飞行员,自己在重复检查一遍既是流程,也是为了给自己负责。

完成检查后艾莎快步走到机头处,取下挂在机头下的抗荷飞行服穿戴了起来。

这件飞行服不仅防火防水,还会在腹部,腿部与臀部都内衬了橡胶气囊,当飞行员在高空作出机动过载动作时气囊会自动加压收紧,保证飞行员的脑补供血量充裕。

同时也起到了固定内脏器官不会因为大过载机动产生位移造成不适,有效缓解过载机动下产生的灰视和黑视状态,让飞行员能够时刻保持清醒。

这套抗荷服在理论上可以让飞机驾驶员在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多承受10个G的过载。

个人准备工作做完,艾莎阔步向前准备登机,与守在登机梯口的工作人员相互敬礼击掌,沿着登机梯爬进飞机座舱。

坐进驾驶舱后艾莎戴上通讯耳塞,伸出右手勾动右侧腿前屏幕上的橙色按钮启动主电源供电,周围仪表灯依次亮起红灯检测。

拉开手刹,依次打开燃油阀、左右燃油增压泵、启动机油泵、铭文供能装置,再打开被薄片隐藏住的开关盖摁下按钮,2秒后机身一震发动机启动,飞机引擎开始发出嗡嗡的轰鸣声。

等待发动机转速达到11%后艾莎将左腿侧油门推至怠速位,快速将左侧按钮依次开启旋转、启动惯性导航系统、打开空速管加热和应急液压泵、开启雷达调至待机。

最后依次打开防撞灯、航行灯以及编队灯,将电台调整到塔台接收频道,打开前方平视显示器、在显示器下方打开雷达高度表、解锁姿态显示仪。

嘴里嚼着口香糖的艾莎呼了口气,想当初她第一次看到眼前这些密密麻麻的按钮时天知道她到底有多崩溃,不止要记住位置,名词,她还要熟悉每個按钮背后所代表的东西含义。

她发誓她这辈子读过的书籍加起来都没当初那本飞行员手册厚...

不过...当一切都烂熟于心后她每次都能从容顺利的完成所有准备工作,然后就会从心底慢慢涌出一股快感。

按下最后一个按钮,座舱盖缓缓下降闭合自动密封加压,艾莎开始佩戴飞行员头盔,引擎在自动热车模式下功率输出不断提升,发动机转速提高。

之前的嗡嗡声不断扩大后面逐渐开始变成啸叫,刺耳的声音让现场围观的人群略感不适,不过他们都不舍得后退一步。

毕竟这一次近距离观察联盟新式装备的机会太难得了,多看两眼也好回去让手底下的工匠尝试造个看看。

带好头盔后检查了一下氧气供应正常后艾莎就呼叫守在周围的地勤移除轮档,接通前轮转向拨片,在地勤拿着轮档侧走给出提示后,她这才松开刹车推动油门。

整架战机机身微微一震开始缓缓前进,朝着飞机跑道驶去。

随着艾莎油门推到底部,战斗机尾喷口顿时爆发出耀眼的红光,整架战机全速滑行,不到300m的距离飞机抬头离地,紧接着艾莎便收起了起落架。

随着艾莎按下加力按钮,进气口附近铭文阵纹激活,游离在周围的魔法元素顿时转化为高速气体被喷进气道,进气道尾端气道喷管喷出燃油将高热空气二次燃烧。

随着加力的打开,动力源在魔法和复燃加力共同做功下再次爆发出接近发动机本身一倍的动能,让战机在离地不到10米的间隙贴地飞行100米随后凌空昂首抬头,以90度笔直朝着空中冲刺爬升。

一个标准到苛刻的90度旱地拔葱让观众们顿时一阵惊呼,随后在爬升到高点艾莎操控着战机后空翻调头向下冲刺。

光是这三样动作做下来周围几个看热闹的联盟飞行员都泪目了,三个之前还再闲聊的机械师也感觉自己的腿有点软,完全没了闲聊的性质。

艾莎这完全视飞机如RBQ粗暴到不行。

起飞加力,旱地拔葱,快速爬升后凌空后空翻加速冲刺,分别对自己的抗过载能力,战机的机身结构,发动机的功率,以及动力输出稳定性都提出了苛刻的要求。

光这第一轮加力飞砖旱地拔葱凌空后空翻冲刺的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