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46章:反重力超导列车(2 / 3)

加入书签

而这三个问题又是互相关联的,如磁力磁场的测试,普通电磁体的制造成本非常低廉,但应用到列车领域中就碰到了很大的阻碍。

众所众知磁体的磁力越强,升力和推进力就越大,从而实现更高的速度和悬浮度。

但普通电磁体无法将电流值增加到极限,由于热涡流效应电流值越大电磁体温度就会越高,进而磁力会快速衰减变弱,为了维持住其磁力强度和磁力就得加大能源供给的同时为其降温。

为此只能换掉应用另一种超导磁体,超导磁体分为高温超导与低温超导,这辆列车采用的就是低温超导体。

导体材料达到临界低温以下后突然产出零电阻的巨大电流,也就是说只要你给它通过一次电流,零电阻下超导线圈将会永远循环这股电流,没有能量损耗,并且超导线圈内部流通的电流是远超普通永磁体的。

在米蒂亚的前世,为了使磁悬浮列车下的超导线圈一直保持零电阻超低温状态,那么必须为此配套降温系统,比如液氦制冷系统。

液氧经过超导体外壳带走其温度,其实超导体本身完成电流灌入后就已经不在需要能源补充,但为了保持其超低温状态的这套降温装置要浪费大量的电力。

加上每一侧带有超导线圈的位置都要安装一组,多层叠加下的重量提升又需要更强大的磁力去平衡,变成了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的难题,也让其几乎没有任何经济适用性。

同时为了提供磁悬浮力,还要在轨道上密集安装反8字线圈为列车提供悬浮磁力,这又是一样吞电怪兽。

但这些问题对于魔法世界而言是不存在的,低温超导状态需要的低温通过魔法铭文就能常态维持住,同时矩阵能源水晶的体积小、能量密度高、便于更换等特点也吊打了液氦制冷系统。

取消液氦制冷后留出的空间用来加装复合反重力装置,供能组统一由能源水晶提供,搭配上轨道中普通磁体组成的推进系统,以及反重力铭文阵列后反重力列车就从图纸走向了现实。

在实验性测试中,在最高功率下的反重力列车跑出了最高时速798公里,是名副其实的贴地飞行。

不过这个速度没有太大的实战意义,正式投入运行后时速会一直保持在500公里上下,并且还得是超导专线车道。

毕竟500公里以上的速度人工调度中心基本上没有任何用处了,从反馈到列车司机接收到消息这段时间够列车死上三四次,要等到后续计算机系统得到大规模革新后才有可能开放500公里以上的运行速度。

但500公里也是颠覆性的速度,现有的联盟列车最高时速还在250公里左右,实验室产品和使用的产品技术代差上至少差了三代。

目前而言联盟境内几个经济特区都有建设反重力超导列车的需求,500公里的时速已经可以让各个经济特区形成三小时甚至一小时的环经济辐射圈。

在未来通过高架立柱建设真空轨道的方式建设洲际航线,排除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反重力超导列车跑出亚音速甚至超音速也不是不可能。

不过这玩意儿看着牛逼实际上也就是给那些外国人看看,技术输出是不可能的,联盟中央列车厂秀了一下肌肉,最主要的外卖产品是另一个洲际宽轨双层重装列车。

联盟内部一部分官员提出了个计划,未来在主大陆建造至少3-5条总长度万公里级的超远程列车干线,直接将主大陆同盟国互相连通起来。

他们的想法是空艇速度太慢,空中体积过大也影响其安全性,飞机的航程与运载能力有限,海运又无法深入大陆内部,算来算去还是火车最划算,所以衍生出了这个世纪计划。

2200毫米轴距的宽体铁轨下火车可以做到非常大,列车高度会在七米上下,客运双层车厢长度大约420m,货运会加长到一公里左右,最高时速达200公里以上每小时。

不过这项技术属于有些异想天开,被技术专家在会上怼了回去。

这项计划基本是不可能的,不止有各国同不同意的问题,就算全同意,在主大陆修建出这么跨度极长的玩意儿本身就是个大问题。

怎么施工?材料从哪里来?人工从哪来?而且能承重七米高双层车厢的轨道对钢材的要求非常苛刻。

就算真修好了,日常的养护巡逻谁来做?漫长的铁轨线被谁偷一截那就有乐子看了,400多米的车厢上千名乘客肯定是有的,只要发生一次重大事故造成民众恐慌,那整个轨道运营就得出问题。

这项计划的总投资就是一笔天文数字,如果回收不回来那亏损足够几个国家瞬间垮台,联盟自身都可能吃不消。

不过现在全大陆打出一片废墟,这项计划改改离谱的地方貌似还真能上马。

首先随着各个建设计划分包出去,大量基建人员与公司会密布大半个大陆,基建需要的材料也满足了铁路建设的要求,那以他们为链条节点每个地区承建一部分理论上是可行的。

不过万公里级别的超级铁路网还是不切实际,但是以各个城市为站点的曲折分段碎片化建设,总体上又能够连成铁路网确实可以。

类似于洲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