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00章:把战火蔓延到本土!(1 / 2)

加入书签

一开始阿莎德隆还算跑的游刃有余,但后面航母上的战机介入后他就开始狼狈了起来,从天上观察他一看一个准,看到就可以拍下照片由后方指挥事进行分析测算他的路线。

然后采用跳跃战术在前面空降机动部队去堵路,让他连躲的机会都没有。

阿莎德隆能跑,那是建立在他自己的前提上。

而作为同盟国军总指挥的阿莎德隆元帅亡命天涯,带来的最直接影响是同盟军指挥体系的崩塌。

后勤供应分配,前线军事调度都归阿莎德隆所在的指挥部管辖范畴,他这个总帅失联了后方指挥部就失去了一個最重要的签字人,很多行动计划根本就施行不下去。

因为同盟军是一个由各国组成的庞大联合体,真论军衔绝大多数将领都是基本上差不多的,人家并没有听从你命令的义务。

只要没有正式的总指挥公章就不算正式命令,属于可听可不听,选择性听的范畴,把好好的国家联合体直接变成了几十路诸侯副本。

之前还能仗着人多地广争取到的反应时间,来在后方加强补给线的守备力量,同时设立各种防线阻滞装甲集团和空降部队的突进。

现在成了散装联军后,部队与部队之间就彻底没了互相配合掩护的可能性,联盟西部集团军的推进速度陡然开始加快了起来。

运动突击战最怕的就是被集中力量拦腰切断补给通道,混乱的同盟国军显然是做不到这一点了,那就相当于让联盟前线部队放开了手脚。

一个星期不到的功夫最西边的第一集团军就彻底打穿了同盟国主力部队,开赴到了托尔韦塔成功与第二集团军会师。

至于第三军团因为自爆缘故绝大部分装备都失去了效用,暂时失去了战斗力,还再等待后方的装备补充,所以无法跟上两支集团军的脚步。

不过这也足够了,两支集团军形成的包围圈内则有着近三百万同盟国军各自为战。

加上之前陆陆续续切割俘虏的百来万以及全军覆没的三十几万精锐前锋部队,同盟国这次派出的联合部队大部分都被联盟军给套住了。

这些被挡住后路的同盟国部队,联盟集团军根本就不打,机械化摩托化步兵以及火炮部队就地构筑防线防止同盟国军突围。

大冬天物资送不进来,后撤的退路也被切断,盟国互相之间也被联盟斩断互相照应的可能,加上后方指挥系统一片混乱,谁都觉得同盟国要大事不妙了。

缺少了最重要的突击力量,位于霍萨斯与托尔韦塔驻防的联盟军队死死的卡在了那里阻挡剩余同盟军反扑救援。

同时在内圈不断挤压被围困的同盟军生存空间,逼迫他们进行反扑突围,然后在将其打退。

现代化部队最害怕的就是弹药物资供应跟不上,一旦脱离了后勤补给,那么在强大的枪械也不会比烧火棍强到哪去。

联盟总参谋部打的算盘就是消耗折磨,每一次反攻都要消耗掉大量的弹药储备,越打这些包围圈内的盟军就会越虚弱,越突破不了封锁线。

同时为第三集团军的重组争取时间。

反正联盟后方的补给线是跟着机械化军团扩展的,很快就能连通各条线满足部队的需求,拖下去对联盟来说并不算什么坏事。

战局的迅速糜烂失控也让盟军高层开始坐不住了,尤其是布里蒂安帝国,他们现在看到了之前他们之前最担心的坏结局,那就是被全面合围。

现在的布里蒂安帝国被埃维苏、原德米特里亚、苏里亚和赛里斯联盟以及背后的西部解放联盟包夹了起来,仰头四顾边境上全是敌意满满的邻国,这谁绷得住。

不知所踪的阿莎德隆被直接革职,新总指挥阿尔达希尔快速上任重新向同盟国军所在的各个国家征召部队,想组织起新同盟国军。

按他的说法,现在这样的局势也不是全是坏处,距离他们本土越近,他们征召士兵上战场的成本就越低,毕竟不在需要维持那漫长的补给线了。

只要能够将联盟军现在构筑的边境防线打穿,解开被围困大军的危局,那么新旧相加的部队将会膨胀到一个恐怖的规模,足够平推绝大部分国家。

而面对各国联合代表的质疑,如何可能打穿由两支集合联盟绝大多数装甲力量组成的加强集团军部队时,阿尔达希尔微微一笑:“谁说我们要正面去啃这块硬骨头?”

看到众人疑惑的眼神,他点了点地图上的莫塞拉代尔港区:

“莫塞拉代尔港被毁虽然对我们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可联盟第三集团军同样也失去了大量装备,这些重武器很多还是他们从本土调集过来的。”

“另外两支联盟主力部队围困住了我们的主力,但为了维持住这个局面,他们只能维持住防守的态势不可以继续分散力量,所以联盟这两支部队也变相的被困在了那里,绝对不敢去调动他们。”

“也就是说,其实现在联盟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强大,他们失去了大量的武器装备需要时间去补充,那我们就不可以坐以待毙,这个时间差就是我们的机会!”

阿尔达希尔又指了指当初码头被炸上天的巴雷德港口:

“这里虽然被炸毁失去了绝大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