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64章:女皇级航空母舰(1 / 2)

加入书签

联盟设计发动机的模式基本是采用魔动与燃油动力共同并行的技术迭代研发。

换句话说就是同样的技术标准下会生产制造出两种供能方式的发动机,采用其中一种,另一种作为技术储备验证完后技术封存。

这是在米蒂亚见证了海洋提取的元素抑制气雾所能达成的效果后定下的基础政策,防止哪天这样的手段被敌人用到联盟自己的身上就麻烦了。

这也是联盟军队当中很多重武器采用的是双核心,也就是燃油发动机提供动力,护盾发生器自带一套魔动包提供动力的原因。

其实很多装备完全可以像战斗机那般做到一套魔动机同时为推进和防护进行能量供应的,也可以最大化利用能源。

而给埃维苏的发动机就是零式战斗机身上装配的魔动机备选发动机,拥有1500马力的14汽缸气冷星型发动机。

在接下来的飞行测试中,代号H-5的木制战斗机巅峰速度飞出了640㎞每小时的极速。

而且因为木制机身机身重量轻的关系还有着非常好的爬升率与机动性能,完美满足了埃维苏的需求,这架战斗机天生就是为了埃维苏而存在的。

胶木层,木制框架的桦木板等配件埃维苏只需要联盟培训一段时间就能自己完成自产制造,而且有着非常好的扩建基础。

埃维苏有着非常丰富的林业资源,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自然也就意味着埃维苏不缺乏手艺精湛的木匠,完全可以将任务下发分摊,采用集体作坊的模式生产制造,最后经由装配厂完成最后的组装。

而联盟只需要提供发动机与螺旋桨和成套的驾驶舱控制系统就行,极大的增加了加强了物资援助的效率。

毕竟援助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填补供需之间的缺口,而运力大体上是恒定的,每次援助过去的东西基本就那么多。

为了给其它紧缺的物资让路,埃维苏境内已经开始全国性定额分配基础物资的供应保障,一些地区甚至还爆发了小规模饥荒。

这一切牺牲就是为了降低粮食的配额从而将运力给节省出来。所以每减少一样需求,就能增大其他急缺物资的单次投放配额。

不过解决了战斗机制造生产的难题,可飞行员的训练就没那么容易了,就连联盟自身都面临着一定的飞行员扩招压力。

双方都没明说但内心都十分清楚,在危急时刻很多飞行员估计只能在危险万分的战场之上去学习怎么驾驶战斗机了...

不过这也没太好的办法,联盟军方能做的就是派遣一批飞行教官为埃维苏进行飞行员进行培训。

同时还要调派一批专业的后勤技术人员到埃维苏做技术主管,以老带新的方式帮忙培养后勤维修体系。

不过威林顿对此是抱有极强的乐观态度的,他认为现在这样已经是非常幸运的结果了。

联盟不是不给埃维苏援助重火力武器,但主要也集中在火炮和炮弹上,其他方面如坦克机体等给了也没用,因为埃维苏没有后勤保障体系。

没有健全的维修保障体系那这些装备就几乎没有价值,还不如多送两门重型火炮来的实在,埃维苏炮兵部队没少定点端掉联军的装甲部队据点。

所以埃维苏陆军一直采用的是以命换命的打法,用人命去近距离巷战偷袭破坏打黑枪等等一切方式拉近双方装甲力量和重火力之间的差距。

而联军空中的战斗机有着非常好的视野,可以比地面部队更容易发现躲藏起来的埃维苏战士,进而被包围剿灭。

但换言之如果他们也拥有战斗机,并且可以将联军的空军部队赶出战场,那么他们完全可以利用战斗机反过来清理地面上的联军部队。

木制的H-5战斗机就是他们唯一能够抓的住的,具备大批量生产装备扭转战局反守为攻的救命稻草!

就在战机设计研究所为埃维苏设计制造战斗机时,位于科帕拉克第三军舰制造厂,一艘长度近230米在干船坞内的军舰提前完成前期建造,底部开始注水进入试航阶段。

它的模样十分怪异,完全不同于无畏级战列舰那般拥有威武霸气的主炮塔,取而代之的是一条直通到底的甲板,舰首也是采用的封闭式,巨大而扁平的烟囱设在右舷。

这是一艘由无畏级战列舰底盘改装而来的装甲航母

为了应对日渐加强的空军火力支援的需求,二期战列舰造舰计划中有半数左右的战列舰被改为了航空母舰。

而这艘就是联盟第一艘空母

女皇级航空母舰首舰塞拉号

单层机库,拥有两部升降机,全通式飞行甲板长231米,带有5.5%uB0斜角甲板设计,满载设计排水量24000吨,采用蒸汽轮机-魔动机主机的联合推进动力系统。

防护装甲与致远级巡洋舰相当,主装甲带79-127毫米,机库甲板50毫米,机舱上部76-114毫米机库设计可容纳120架飞机。

舰载武器防御双联四座位于舰桥前后的20门120毫米口径高平两用炮,以及25门四联装40毫米高射炮以及15门20毫米机炮。

这一次航母的建造设计理念基本上完全按照米蒂亚给出的设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