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56章:赌国运的最后手段(1 / 2)

加入书签

‘啪!’

“未来的战争一定是规模空前你死我亡的,动员能力是我们最后的赌国运手段。”

“我不想在从报告中看到什么尽力之类的话,没力就赶紧下去别特么占着地方!”

米蒂亚烦躁的将文件丢到办公桌上,安娜拿起笔想将这话补充上去准备当场给对方卸任了。

“等等...算了。”

米蒂亚制止住了安娜的动作,现在全国都处于高压状态,没必要再继续上压力了,容易起到反效果。

按照米蒂亚的标准,一个有着完善军工业的国家,陆军每个士兵的背后大致需要4-5名劳动者支持。

而赛里斯现在基本上处于11-1的水平,这也是米蒂亚为什么觉得对方说尽了力很生气的因素。

一個国家最极限状态能将差值比拉到崩溃边缘的3-1,也就是军人总数占到总人口数的20%上下。

这个比例不低甚至可以说已经到了非常夸张的地步。

总人口数刨除掉女性和老幼妇孺,成年适龄男性基本上也就占据国家总人口的30%不到,也就是说如果要满足3-1的军民占比,85%以上适龄男性都得在军队里待着才行。

冷静下来想其实这也不能怪手底下的人,这样动员率的国家有且只有一个。

只是他们现在是在打卫国战争,不管是世界局势还是面临的战争态势,都不允许赛里斯慢慢悠悠转型,这个窗口期过去的会非常快,难免会有些暴躁。

与其干生闷气,不如想想怎么优化配置为将来做好基础准备。

其实赛里斯远没有到这么极端爆潜能的地步,要知道如果没有完成工业化改革发展的主大陆王国帝国顶了天动员2%-5%,这就是极限了。

而前世将动员率干到7%的国家统一了六国,历史上也就那一个,这还是在体制优化的情况下做到的。

也就是说哪怕赛里斯只能做到一个工业国标准的10%动员率,就已经是封建帝制永远无法企及的天花板。

但她觉得要不要这样做是一回事,能不能这样做又是另一回事,必须得早做准备。

因为这不是单纯的想要更多的军队拉出更多人就算数的增减问题,如果只是号召参军什么的以米蒂亚在联盟的声望来说真不算难。

可人数对于现代战争没有任何意义。

以赛里斯目前构筑的通行标准堑壕战防炮加铁丝网的防守阵地,传统士兵哪怕开了100%士气加持不会崩溃他也冲不过来,冲多少就死多少。

也就是说现在和以前的动员合格标准是完全不同的,以前只要拿支长矛就算士兵,而现在需要配备全套武器接受过专业的军事训练才算。

这个装备指的不是枪械,而是能够打通堑壕阵地显著降低士兵伤亡,最大程度降低己方人员损失的重武器。

比如装甲车,坦克,机甲,战机,军舰。

它们都有一个相同的优点,那就是在拥有防护的同时还拥有很不错的火力投射杀伤能力。

但士兵使用的那些装备背后就得拥有一条完整的工业链支撑,以及足够国家军队和民众自持生存下去的粮食获取。

而三者互相之间拉扯,更多的兵员后方工人就会不够,更多的兵员更多的工人那粮食生产人手就会不够。

这是一整套体系,做不到的你就是做不到,强行动员只会让国家架构迅速崩溃。

除非这三样你只做一样或者两样,比如说工人缺口通过掠夺占领区人口,组织成不要工资一天管一顿饭的好兄弟劳工,粮食干脆就地烧杀掠夺补给,这样也可以勉强短时间达到收支平衡。

但这是理想状态。

实际上因为过度压榨必然是民怨沸腾起义四起,你就必须保持大量的人手在区域内进行维稳防止破坏活动,名声迎风臭千里。

如果大量部队人手陷入治安战,那其实变相的又削弱你动员出来的兵员,意义不大。

如果去掉这些装备去干拉公民肉身报国,她觉得自己不要脸一点,用这么些年积累下来的声望让1.2亿联盟人拉起两三千万人打人民战争一点问题都没有。

只不过打完国家和她就都算是废了,最有信仰和牺牲的一代死光会衍生出多少问题?

她拿什么去弥补这些家庭?失去了支柱的这些家庭在未来的社会中还能拥有良好的社会地位吗?

如果这些支持者得不到应有的回报,甚至一家人死的断了传承和延续,他们没法在社会中占据主流话语权,那掌握社会主导的是谁?

多少人在心中对她的信仰产生动摇?她存在的意义还有吗?

所以,这条路线是死都不能选的。

所以如何将手头征召起来的兵员变现,有效率的组织起一支支机械化步兵,装甲部队,航空部队就成了摆在联盟面前的最大难题。

为此米蒂亚连夜赶出了一张大概的章程表,在第二天召开了中央与地方州长全员到场的内部连线会议。

普通的动员兵依靠联盟现有的防卫州征召体系就可以源源不断的得到新力军的加入,目前这不是他们需要考虑的目标。

重点是后续的装甲兵和航空兵如何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