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0章:宣战(1 / 2)

加入书签

除了苏里亚王国,埃维苏的压力也有增无减。

虽然先前雅多夫带领的红军取得了全面胜利,但时间尚短加上后来的清扫贵族运动。

埃维苏境内的贵族庄园主们对这群翻身的农奴带有深入骨髓的厌恶,可以说恨得咬牙切齿。

他们不敢正面和埃维苏硬钢,但是却敢在侧面的扯后腿,在埃维苏面临国际上的巨大压力时纷纷勾结前罗谢克时期的旧军官,重新夺取了各自州的控制权。

由于前期起义时造成的惨重伤亡,全国可以说都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青壮年人数占比已经非常低了。

所以有很大一部分不适龄的军人被重新放归回去建设自己的家乡,去开垦田地或是进入联盟扶持建设的工厂打工。

导致除了热点地区以外,其他内附的州驻防军队并没有多少。

而这也给了旧贵族重新翻身的机会,他们纷纷响应了沙皇的号召同所在州的红军斗了起来。

就算没有取得太好的成效,但也成功钳制住了当地驻扎的红军,干扰暂停了州内工厂的生产制造限制了粮食的流通。

这还只是内忧

而国际上埃维苏截然不同的意识形态导致了其他帝国主义天然敌视的外患,也在时刻影响着埃维苏的发展。

赛里斯联盟还好,毕竟离得远,而赛里斯联盟是有女皇的。

而埃维苏的成功却在无时不刻的彰显着他们神权皇权论,今生做牛做马为来世积福,个人命不好是家里风水不行等说法有多么的可笑。

他们害怕埃维苏的红色烈焰终有一天会烧到他们的身上,所以要么消灭掉他,最不济也要牢牢封锁住它,将它变为一个可悲的对照组。

周围国家有意无意的贸易封锁让埃维苏只能依靠万里之外的联盟输送物资,路途遥远不说运输的数量也始终有限。

以目前埃维苏的数千万人口来计算每天消耗的粮食本身就是個天文数字,必须自身具有一定的生产能力才行。

但偏偏今年刚结束战争不久,春夏两季基本上把种植区都打烂了导致秋天粮食歉收,冬天更是基本只能指望联盟的调运。

粮食不足冬衣不够,这时还要打仗纯粹就是地狱开局,打仗士兵总得吃饭吧?粮食从哪来?只能从民众手头上扣,雅多夫甚至都想不到该怎么向下面的民众去解释。

不是说翻身带着大家一起过好日子吗?怎么翻身以后俺们还过得更难了?

混进埃维苏内部做了后勤部长的维罗妮卡也是满面愁容,联盟送的粮食并不少,但埃维苏的基建实在太烂了导致粮食在转运的过程中损耗非常巨大,就像是个填不满的窟窿。

所以维罗妮卡同联盟对接的方案是工业设备和粮食盐油生活物资对半开,优先供应农用机械制造的技术和工人还有化肥以及优质粮种的支援。

但现在一旦开启战争,所有的农用机械厂绝大概率都得转型,把生产的事放一放去谋生存了,之前做的准备算是全成了白用功。

其实不管是旧军官沙皇为首的反叛军,还是缺粮饥荒,亦或是被联军围剿。

这三样单独来一样顶多算是比较棘手,倒还谈不上不能打,可要命的是三种因素叠加在了一起,这就非常致命了。

总不可能又不给吃的又要民众生产,又要对方参军流血,又要让对方眼睁睁的看着家人饿死吧,这种完全是在自绝自己的民众基础。

而同盟国援助沙皇的逻辑就很简单了,推翻掉埃维苏,即便推翻不了也要让对方彻底的乱起来,断掉对方的发展进程同时最大程度占领其土地。

现在搞乱埃维苏让其无法扯后腿,让他们的主要精力可以放在鲸吞掉苏里亚后联盟方面的反扑。

随着战事的顺利进展,在同盟内部会议上,帝国皇子阿尔达希尔甚至开始扬言:“我相信罗谢克沙皇陛下会赢,也相信贝拉姆王子能够加冕为王,毕竟重要的不是打斗中‘狗’的大小,而是‘狗’打架的规模大小!”

他的意思很明显,在这场战争中狗大狗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场战争的规模能有多大,阿尔达希尔认为这场战争同盟国必然是赢家。

虽然曾经他们同赛里斯联盟达成了共识不会将罗谢克王朝的战争扩大化,但现在的局势可以证明,从一开始他们早就做好了打一场大规模战争的准备。

如米蒂亚预料的一般,外贸出去的巡洋舰被同盟国组成了一支由数百艘舰艇组成的超级联合舰队,在联盟的海域附近游弋对联盟货运船只进行阻扰和拒止,甚至还开炮强行截停。

甚至还逼近科帕拉克港炮击了码头造成了数百人伤亡以及十几亿联盟币的损失。

而因为要防卫周边的港口码头,联盟不可能现在就同样凑出一支大规模舰队出来决战,在无法打出决定性战局的情况下这样的行为并不理智。

尤其是在战列舰还未到来的当下,短时间的忍让是为了更好的将来。

不过既然已经撕破脸,那联盟内部主张和平的派系也彻底打消了不切实际的念头,主战派全面占据上风完全内部思想的统一。

赛里斯联盟在大陆历3300年9月1日,正式对外发布多渠道消息,正式向同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