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0章:农转工,工补农。(1 / 2)

加入书签

老埃文没有管阿伯特说什么,同样是对着米蒂亚真诚劝道:

“如今的赛里斯,每个人都有改变命运的机会,陛下!请不要撼动目前已经开始稳固的社会。”

阿伯特气道:“进工农大学,第一条资格就是劳动人民,学校不放乡镇放哪?不进工厂和田地怎么把课本的知识和实际相结合?”

“我们不可能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理论一定要和实际联系,把教学和劳动割裂开来,就一定会把教学引上邪路!”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怎么能和全国人民同心同德,感同身受?”

米蒂亚安抚的拍了拍阿伯特的手,看着埃文摇了摇头:

“你错了,赛里斯一直在变革,人民也在改变。现在讨论的不是少数被女神选中的幸运之人的事。”

最后老埃文只能哑口无言愤然离去,他怕再不走要被从阿斯塔尔追到联邦首都来的阿伯特给打一顿。

米蒂亚安抚着老人家的情绪,最后让猫女秘书进来送人家下去好好休息。

她自己则是松口气坐下来继续喝茶,抓紧时间休息以后,等会就不知道会是工业部还是军部过来掐架了...

大学下乡只是规划中的其中一项都吵成这样,鬼知道整体实施下去还会碰到多少麻烦...

像是最简单却波及面最广的工农分工问题就有的争

工厂职工家庭的收入必然会比农产家庭收入高,现在赛里斯还是工业出口大国,工人获得的报酬也比预计的更多。

而粮食这种天量消耗的必需品ZF也承受不了太高的收购价,因此粮食价格米蒂亚就算可以多让利给农民,粮价也是有阈值上限的。

所以虽然双方同样都在劳动,可获得的报酬会有很大的差异。

这个差异有多大?大到顶多二十年二者之间就会被拉出一道永远都无法弥补的鸿沟。

所以怎么解决呢?答案是根本解决不了。

因为农村基本盘广人口多,农产者只会越来越多,进一步均摊掉不多的利润,这是必然的趋势。

而工人群体米蒂亚在一开始就替他们规划好了福利待遇和路线,只要国家不走向崩溃,工人就永远都是吃香的。

而等到后面农产追上工产的时候,他们基本上也就错过了联邦高速发展的黄金期。

所以正常方法下解决不了,所以她换了一個迂回的方式尝试解决

一,对工厂以及工人分别额外征收2%的补贴性征税。

按赛里斯当前的物价,就相当于是工人每月发工资时请同志吃了四碗面。

二,现如今赛里斯新建扩张的各类工厂数量越来越多,技术工人的缺口也越来越大、

在此情况下由工厂联办的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开始拔地而起,招收城市青年学习进行工人的补充。

而这让米蒂亚找到了切入点,那就是抽掉职业技术学校对初级的职称评选资格。

想要进入工厂工作,要去乡镇级技术学校进行为期一到两年以上的学习,考核通过后才能获得资格。

初级技术工种普通的乡镇厂办技术院校完全能够教授,而大学米蒂亚也都全下放分派到了州,城的更下级镇乡之中。

为此米蒂亚还将后续新批建的中学,高中,大学选址大部分都下放到了镇乡之中,城中只留有之前的部分高级技术职业院校以及军事国防院校。

这就是两老头争吵的由来,学校必须下沉下去,没得商量。

简单来说就是城镇青年想要进厂就得下到乡镇学习,想要从高中转进大学也要下到乡镇,对城市工人设立一定的门槛。

而农村青年则是可以就近进入学校中学习,享受全国统一的专项补贴,学校也必须按照教材农学结合,下田实地学习。

小初和高三个学习阶段都尽力保证其家属在其受教育的时间内不损失秋收春耕时的劳动人口,这类院校统称【工农学校】。

而在农产青年的教育达到高中后就已经具备出社会的资本,这时可以开始按国家的当前环境去选择就业方向。

选择当工人就可以考最近的乡镇职工学院去拿证书,后续可以选择继续去上一级的城市深造或者干脆同职工子弟一样分配工作。

选择考大学的享受农产子弟加分政策,可就近进入大学同上级城市过来的孩子合流一起继续深造。

凭借农村户口或者村长证明其可以享受大学生专项学费和食宿的全国统一补贴,比城市户籍学生金额多补贴20%。

高中之前的农产子弟补贴由工厂工人上缴的2%额外税收资金发放,专款专用。全国统一的补贴额度,国税机关多发少补。

大学期间的补贴则是由联邦中央财政垂直发放。

而奴隶则是在工作年限足够后转为自由民,户籍下放到农村当中,充实农村劳动力。

说来说去,她做的无非是降低农产子弟的受教育成本,扩宽他们的晋升脱离路线,去稀释农村人口的基本盘来泄压。

前世工业GM初见成效后,一百年的生产总值比工业化前的五千年加起来还要高,她不可能压工业发展去硬补农业,逆趋势就是自取灭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