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8章:二八原则,我们八,你二。(1 / 2)

加入书签

米蒂亚在村里到处转了转,专找最破的房子进去和民众聊聊。

原则上来说她不是来找别人麻烦的,就是看看在工作上有哪些不足。

这样的村子她走过好几个,越偏僻的就越要去看看,别的都好说,在吃这点上只要有一家吃不饱,那必然就是当地领导班子出了问题。

这方面是米蒂亚抓的最严的,国有化土地改革将土税降到了最低,肥料和种子这种源头都是政府在抓。

家里人丁不够,或孤寡老人的地也是反租给当地驻军种植,他们付出一些收成就能拿到现粮。

如果政策全部落实到位,那就不会出现吃不饱这种原则性问题,除非有些人又想走贵族兼并那套~那她不介意杀到所有人把爪子缩回去。

好在并没有发现这类问题,基本上做到了有些拮据,但能吃上三餐稀的地步。剩下就是地的产量跟不上这个的问题。

对此她倒是有個不算办法的办法,目前来说粮食的价位因为是必需品,算是维持着较高的市场价格。

如果说她让民众搞些工商业的话,能让他们有一些额外的收入去平衡支出。

最重要的是工商业如果有她的扶持,他们是可以做到对周边所有国家降维打击的,通过收割国外的财富来养肥自己。

建更大的厂房招更多的工人做更多的产品,而普通人手里有了钱,产品就可以流通起来,提高了税收她就能对粮食进行价格补贴,把粮价给降下去。

不过说是这么说,但具体的执行计划,以及怎么限制和防止将来大资本的出现,这又是一个问题~

米蒂亚思索着问向身旁的老者:“老村长,咱们村中的手艺人有吗?”

“啊?”

“就是有一技之长的,比如说会做木工啊,铁匠啊这些。”

“啊这个啊,有一些哩,像是卡尔他家就是祖传的木匠手艺,做的凳子啊桌子什么的都很结实耐用,现在他家还在做哩。”

“就是价格有些太高了,咱们普通人家不太买不起,他们家更多的还是种地为生,偶尔接个小活赚一点零用钱。”

“那走,带我去他家看看,我想具体了解了解情况。”

“好的统领,请随我来。”

米蒂亚一行人跟着老村长去卡尔木匠家里看了看,也和老卡尔聊了聊。

“我们做个凳子桌子的费时费力,这时间耗费摆在那,价格我们是很难压下去的,不然我们还不如老老实实种地...”

米蒂亚蹲下身看着他们那几个所谓的木匠‘工具’,出声询问道:

“也就是说,只要有好的工具提升你们的效率,那成本就会降下来是吗?”

“啊?是的大人。”

米蒂亚点了点头若有所思:

“我明白了,这段时间你们可以多关注镇上贴出的政府公告,或者等待文官下来对你们进行讲解,政府会发放一批新式的机器给你们,具体怎么领到时候再谈。”

“好!谢谢大人!”

“不用叫大人,可以的话称呼我,米蒂亚女士吧,其实我更喜欢同志这个称呼。”

“....”

回到统领府,米蒂亚就开始筹划起了接下来的工业计划,她一直潜意识的默认工业化会打击掉小家庭手工作坊,事实也确实如此。

但她似乎可以用一个相对比较合理的政策去帮助领内这些人去转型,而不是坐等他们黯然退场。

首先得排除掉国企模式,这个模式她只会在需要稳定安全线的基础民生,以及国防军工,还有高附加值奢侈品上做国企模式。

这三个对应民众生活,国家安全,以及税收来源,后者可以为前两者进行反向补贴,所以必须要捏在国家手里。

不能国企化,但也不能完全放开,因为绝对自由的市场经济恰恰就代表无序和混乱,那是一个赢家通吃,还越吃越肥的世界。

可完全管控不行,不管控也不行,那具体该怎么办?

米蒂亚的想法是取一个折中方案,民营,但不完全民营。

她希望在这个世界能尽量将资本家给憋死在胎盘里!

她一开始会通过政令下达让军工厂拆分一部分出来去专营民用机械

举个例子,如现在木匠手工成本高,那可以研发制造一批锯木厂需要的切割机之类的器械。

然后再把这些设备以无息贷款的方式租用给经过木工手艺认证的原木匠,让他能够低成本快速的制造生产商品。

而后如果他发展起来了,从小作坊变成了一个小工厂,需要雇工一起工作,那么在这个节点他需要去新创立的部门申请创建公司。

重点是,如果他的申请被批准,那么他就拥有了合法合规的公司牌照和资质,工厂变公司,就会变成一个股份制的公司。

他生产的东西经过检查可以通过官方的商队对外售卖。

公司采取虚实双股权机制,实股就是拥有管理权,所有权和表决权,虚股份只拥有分红权。

实股一开始为老板全额拥有,但从第十个员工入职开始,公司会自动成立一个员工委员会,会长员工自行投票表决选举。

这个员工委员会会在法律层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