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8章 我叫张伟,就是你知道的那个张伟!(2 / 4)

加入书签

算起来的话,日本的研究员至少在上个月,应该就已经完成了重复试验的验证,现在敢于拿出来做展示,说明他们的技术已经比较熟练了。”张伟缓缓解释道。

“原来如此。”陆云翔点了点头,接着问道:“那个高桥说,他们使用的载体跟你不一样,你使用的是逆转录病毒,他们使用的是腺病毒,是不是比你那个更先进?”

“理论上的确如此,腺病毒是能够降低IPS细胞的潜在致癌性,但诱导的难度也要更大一些。我当时不是没考虑过使用腺病毒,但为了加快试验速度,所以采用了逆转录病毒。

你也知道,我当时的实验经费,都是蹭施教授的,所以要追求试验进度,用最快的时间出成果,要不然施教授那边也不好交代。”张伟接着解释道。

“那他用的这个腺病毒,你也能做出来吧?”陆云翔接着问。

张伟则开口答道:“其实对于我而言,使用腺病毒作为载体,算是比较落后的,这种手段能够降低致癌的风险,跟使用质粒差不多。

我回到清大以后,进行的新项目是直接使用转录因子蛋白质,实现诱导效应,这等于是直接实现细胞的重编程过程,这才是安全性最高的IPS细胞。”

两人的对话,落入到周子龙的耳中,让他越听越觉得玄乎。

“听你们这意思,张伟也做过IPS细胞的诱导实验?”周子龙好奇的问。

“岂止是做过实验啊,在IPS细胞这个领域,没有人能比的上我伟哥!”陆云翔牛逼轰轰的说。

周子龙刚要继续问,正在做实验的高桥特别研究员却突然停下了手中的动作,然后抬起头来,恶狠狠的盯着三人。

紧接着,高桥用英语说道;“第二排的那三位同学,你们是不是对我的实验演示,有什么独到的见解,不妨到台前来说!”

……

进入到实验以后,观摩区的讨论声音便没有停止过。

这种展示性的实验,既然开放了观摩,自然是允许现场的参观者进行讨论的。

学术这种事情,不可能闭门造车,也不可能每个人都是同一个思路,这个时候就需要通过讨论,来理解知识,扩展思维。

高桥也习惯了这种情况,他对观摩区的各种琐碎的声音充耳不闻,完全沉浸在实验当中。

对于一个合格的实验员来说,实验的时候不受外界干扰,是基本的素养。距离助理教授只有一步之遥的他,自然早已经练就了这种本领。

直到几个具有音调的声音,进入到他的耳中。高桥瞬间分辨出,这是中文!

高桥虽然没有学习过中文,但还是能够分辨出中文的。毕竟中文具有声调,比较容易跟其他语言区分。

“有人说中文,观摩区有中国人!”高桥顿时感觉到心中有些压抑,一段非常痛苦的回忆,开始在他脑海中盘旋。

那是2004年,高桥所在的东京大学再生医学研究所开展了一个大项目,那就是诱导性干细胞,也就是IPS细胞。

当时的项目负责人向高桥承诺,一旦IPS细胞研发成功,他不仅可以直接晋升为助理教授,而且负责人还会优先推荐他晋升副教授。

得知可以快速的升职加薪,高桥便全身心的投入到IPS细胞的研究当中,没日没夜的泡在实验室里,进行研究工作。

从最开始的鉴定特异性表达基因,到后来的对基因进行分析,再到应用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及遗传学等方法确定了其在干细胞保持中的生物学功能。高桥参加了研发的每一个步骤,而且一直是最积极的那一个。

项目组也尝试了好几种病毒作为载体,最终选中了腺病毒,并且进行了先期的实验,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到了2005年,项目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特异性表达基因的鉴定,也已经缩小到了五十个以内,可以进行筛选实验了。

根据筛选试验的速度,用不了一年的时间,基因的筛选工作就能够完成,如果产生了诱导细胞的话,就可以进入到生物实验。

按照小鼠的生长周期,进入到生物实验以后,用不了一个月就能出成果,再算上写论文的时间,大概2006年中旬,这项成果就能对外发表,而高桥也可以顺利晋升为助理教授,然后等个两三年,再晋升副教授,仕途可谓是一年光明。

也就在高桥憧憬美好未来的时候,《科学》上一篇论文破碎了高桥的美梦,IPS细胞竟然被别的学者研发出来了!

在科研领域,这种情况并不算罕见,特别是一些热门的科研项目,肯定有很多实验室都在研发,别人研发速度比快是很正常的。

这就像是一场长跑,比的不是谁先起跑,比的也不是谁在比赛过程中付出了更多的努力,而是要看谁先抵达终点。金牌永远是属于最先抵达终点的那个。

但高桥却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而他也难以承受其后果。

同样一个科研项目,别人先做出了成果,也就意味着自己之前一年多的努力,全都白费掉了!升职加薪的事情,也没有了指望。

想想过去一年来,自己天天加班到凌晨,最终却只是一场空,郁闷是真的郁闷,痛苦也是真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