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01章 逗我的吧!(2 / 3)

加入书签

逻辑性极强。

要不然怎么会有论文审稿人这个东西,那都是一些学术能力很强的学者,才能担当的重任。你的学术能力足够强,就默认了你的论文写的足够好。

临时赶工写出来的论文,都能有这么高的质量,在山姆眼中,等于是变相证明了张伟的学术水平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随便写出来的论文,自己都无从下手进行修改。

“这么年轻,就有这么高的学术水平,爱因斯坦也不过如此吧!”

想到这里,山姆不由得激动起来。如果张伟是第二个爱因斯坦,那么自己岂不是成了爱因斯坦的追随者?

尼尔斯-玻尔、弗里茨-伦敦、马克斯-玻恩、帕斯卡-约尔丹、汉斯-贝特……一个个科学家的名字,在山姆脑海中闪过!

此时此刻,山姆突然觉得,自己也要名留青史了!

……

其他人也都遭遇到了同样的情况,他们发现了几个疑似有问题的地方,好像可以修改的更好,但等到自己修改后却发现,还不如修改之前,又或者是跟修改之前差不多。

这样的论文,远远算不上是完美,可至少也是中规中矩,挑不出什么毛病来。

但若是以赶工的标准看,能够达到这样的质量,已经可以算是完美之作了。

赶工写出来的论文,还能有这样的水平,作者在这个领域,绝对是顶级学术大牛的存在。

想明白这一点后,整个项目组的人,都对张伟佩服的五体投地。

这么年轻,就有这种程度的学术能力,想不服都行。

历史上,IPS细胞这个科研成果,是由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在2006年8月发布的。

山中伸弥从本科到博士,都是在日本完成的,直到博士后才去了美国,而且只待了短短三年的时间,就返回了日本,所以他的英文水平,距离土生土长的英语系国家学者,还是有一些差距的。

因此他用英语写出来的论文,算不上是那种惊艳之作。抛开IPS细胞这个成果不谈,单看论文的质量,只能说是中规中矩。

这篇论文是发表在《细胞》上的,能够在三大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肯定不会有太明显的问题。更何况在论文发表之前,还要经过审稿人给出修改意见。

小日子科学家的英文水平虽然很一般,但审稿人中可不是不缺乏英语系国家的学者,人家是母语,英语水平肯定没问题啊。

所以即便是这篇论文的初稿写的不咋滴,可经过审稿人修改后,问题也都被解决了。等到发表的时候,最起码不会被人挑出毛病来。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山姆等人虽然找到了几个问题,但是却发现自己无法用更合适的表述来替代,因为人家审稿人已经完成了这项工作。

能成为三大期刊审稿人的,学术水平肯定要比山姆这种助理教授高,所以山姆哪怕觉得有地方不太合适,可他绞尽脑汁,也很难去修改这篇论文。

或许来一个更高水平的学者,比如施教授那种,就有能力给论文提出一些修改意见了。

……

张伟一脸微笑的望着大家:“各位对我这篇论文,有什么修改意见么?”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有说话。

“各位都是项目的参与者,而且从始至终都参与实验,对于论文也应该会有很多自己的心得和感触吧?”

张伟继续问道,仍然没有人回答。

“大家别不好意思,畅所欲言嘛!”张伟继续道。

几个美国本土的实验员,脸色顿时有些阴沉,你跟美国人说不好意思?美国人那大大咧咧的性格,怎么会不好意思的!

见到大家仍然沉默不语,张伟只好点名道:“山姆,你先来吧,说说你都有哪些修改意见。”

“张sir,你这篇论文写的写的很好,逻辑严谨、论述深入,语言流畅且充满洞察力。”山姆开口说。

“是吗?非常感谢你的夸奖。”张伟说着,又望向了那个博士后。

“张sir,我仔细阅读了你的论文,你通过精湛的分析,将这次的科研成果阐释得深入浅出,令人豁然开朗。”博士后开口答道。

张伟又望向第三个人,一名在读博士生。

“张sir,你的论文不仅充分展示了你对研究领域的深刻理解,更以其前瞻性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为学术界带来了新的启示和方向。整篇论文条理清晰,论据充分,堪称学术佳作。”

“我是让你们提出修改意见的,不是让你们赞美我的。”张伟一脸无奈的说道。

“我认为这篇论文无需进行修改。”山姆第一个答道。

“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我也是。”

众人纷纷附和。

“既然你们都觉得不需要修改,那我就将这篇论文交给施教授了。”张伟话音一转,接着道:“接下来我宣布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关于论文署名的。我是论文的第一作者,施教授是通讯作者,各位应该没有意见吧?”

张伟是项目负责人,所有的实验方案,都是张伟设计的,其他人几乎没有提出改进意见。论文也是张伟写的,其他人同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