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84章 你以为我是班门弄斧?其实我是墨子!(2 / 3)

加入书签

伟立刻抖擞精神,准备大干一场。

“人都到齐了,张伟老师,咱们开始吧!”

张伟点了点头,然后清了清嗓子,便开始做起了汇报:“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非常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加我的学术汇报。今天,我将向大家介绍一种全新的基因编辑技术,基因剪刀!

首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叫张伟,来自清华大学生物科学系。基因剪刀这项新技术,便是我率领团队研发出来的,并且已经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相信在场的很多领导和专家,都已经看过我的粗浅之作了!”

张伟自我介绍完毕后,现场几乎所有人都露出了惊讶的表情。他们本以为讲台上看起来只有二十岁的小伙子,是个主持人,却没想到竟然是今天的主讲人。

“看起来好年轻啊!感觉比我带的学生年纪小,有二十岁出头?”

“他就是研究出新基因编辑技术的人?这怎么可能?年纪也太小了吧?毛都没长齐呢!”

“我本以为能研发出基因剪刀这种技术的,最年轻也得是四十多岁,怎么是个二十岁的孩子?”

“我看过那篇论文,第一作者的确是叫张伟,看来这项成果应该就是他做出来的。而且我觉得清大应该不至于骗人吧!”

“肯定是清大少年班培养的呢!那些十五六岁就读完大学了,二十岁都做了好几年科研了。”

“这么年轻就能做出世界领先的成果,不愧是清大啊,果然是天才汇聚!”

众人低声讨论着,也忍不住低声叹了一句:“这么年轻,真是后生可畏啊!”

讲台上,张伟已经开始介绍起了基因剪刀技术。

这些研究杂交水稻的科学家,全都有生物学的工地,基因剪刀技术对他们而言并不难理解,所以张伟简单的介绍了几页PPT,大家便对基因剪刀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

然而对于张伟来说,光是介绍基因剪刀技术还不够,他还要讲一下,基因剪刀技术在杂交水稻中的应用。

只见张伟按下电子激光笔,PPT进入了下一页。

“接下来,我要着重说一下,基因剪刀技术对于杂交水稻的研发,能起到哪些重要的作用!”

“咦?”

“嗯?”

“呵呵!”

张伟此话一出,现场瞬间响起了一片嘈杂的叹声,虽然都是些语气词,但无不带着质疑与不屑!

现场的这些,可都是杂交水稻的专家,其中不乏有好几个是世界顶级的,要是到了东南亚那些种大米的国家,能被当成国宝供着的那种。

不夸张的说,要说对杂交水稻的研发,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的这些专家敢说世界第二,没有人敢说世界第一!

就算是美国研究水稻的专家,到了中国的杂交水稻研究所,是龙也得趴着,是虎也得卧着!

当着这么多世界顶级杂交水稻专家的面,张伟竟然敢去谈杂交水稻的研发,这摆明了是在鲁班面前班门弄斧嘛!

一瞬间,会场内不少人都用一种轻蔑的目光望向张伟。

在分子生物学方面,你是个专家,这一点莪们承认。

可是在杂交水稻方面,你有什么资格在我们面前装大尾巴狼?是谁给你的勇气?简直是狂妄自大,不知道天高地厚!

科学研究,隔行如隔山。像这种研究分子生物的人,整天泡在实验室里,怕是连农田都没下过吧?

水稻幼苗和韭菜,你都未必能分得清楚,还好意思跟我们讲杂交水稻?

老者身边有人更是轻声问道:“这个基因剪刀技术,他已经讲的很明白了,要不然今天的汇报会,就到这里?”

老者却摇了摇头:“先别急,既然把人家请来了,人家也准备了汇报材料,不妨听听他会讲些什么。”

……

讲台上,张伟继续展示下一张PPT。

“通过基因剪刀,科研人员能够精确地在水稻基因组的特定位置进行编辑,包括引入新的基因、消除某些基因或修改特定的基因序列。

所以我认为,基因剪刀在杂交水稻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水稻基因组的精准修饰,以改善水稻的性状和提高其抗逆性。

接下来我举如下几个例子,假设水稻的某个基因会使得水稻在干旱条件下容易受到损害。我们可以利用基因剪刀,精确地剪切这个不利的基因,并可能替换为一个更具抗旱性的基因版本,从而增强水稻在干旱环境下的生存能力和产量。

假设有一种病害对水稻产量构成严重威胁,如白叶枯病,我们可以修改水稻中与抗病性相关的基因,增强其对该病害的抵抗力。

再比如在产量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基因剪刀,可以改良水稻的光合作用效率,增加叶片的光合面积或提高光能转化效率,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

除此之外,我们可以通过编辑水稻的基因,改良水稻的株型,使稻穗更加丰满,粒数更多,水稻的产量自然就增加了,亩产一千公斤不是梦!”

张伟喊出亩产一千公斤这个口号,顿时令现场响起了一片骚动声。

杂交水稻亩产一千公斤,是整个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的梦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