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7章 饺子蘸醋(2 / 3)

加入书签

来。

先不讨论工作效率如何,单就成本这一点,基因剪刀就能完全吊打锌指核酸酶技术。

锌指核酸酶合成难度大,价格也昂贵,做一次实验保底成本是5000美金。用锌指核酸酶技术做基因编辑,就是在烧钱!

至于基因剪刀所使用的CRISPR-Cas9,原本就是细菌的免疫系统,各种细菌都能生成,哪怕是去厕所兜一圈,蹭上点大肠杆菌,都能生成出CRISPR-Cas9这种蛋白质。

在成本上,这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没有丝毫的可比性。

哪怕是基因剪刀效率低一些呢,可耐不住人家便宜啊!

你用锌指核酸酶做一个实验的钱,人家基因剪刀能做一百个,最终成功率反而会高几十倍。

但就这一点而言,锌指核酸酶技术肯定是要被淘汰掉的!

想到这里,施教授脸上顿时浮现出了一缕喜悦,一种新技术,能淘汰现有的技术,就已经是成功了!

随后施教授又想起了各大科研院所正在研发的转录激活样效应因子核酸酶技术。

转录激活因子是在黄单胞菌中发现的,黄单胞菌也是一种很常见的病原菌,路边绿化带发黄的小草上都能找到,所以成本同样很低,同样可以吊打锌指核酸酶技术。

在成本上,基因剪刀技术是没有优势的。

既然成本差不多,那就只能比效率了。

从原理上讲,转录激活样效应因子核酸酶技术与锌指核酸酶其实是一样的,只是成本降低了一些,在效率的层面上,差距不会很大。

所以施教授直接对比起基因剪刀和锌指核酸酶技术的效率。

“不考虑脱靶的因素,锌指核酸酶技术每隔至少500个碱基,才能有一个靶点!这个CRISPR-Cas9是几个?”

施教授又看起了论文,看到了关于PAM切割点的内容。

“一个任意核苷酸加两个鸟嘌呤?这种结构在基因序列中不要太多!只要运气不是太差的话,500个碱基中,会出现好几个这种切割点吧!”

切割点更多,自然就意味着效率更高。

“更便宜,更高效,这是一项革命性技术!整个分子生物学领域,都要变天了!”

想到这里,施教授拿着论文的双手,不断的颤抖起来。

下一秒,他赫然意识到,这项革命性的成果,竟然是来自清大的中国科学家做出来的!

“换道超车!”

这四个字在施教授的脑海中一闪而过!

有句话叫“弯道超车”,这种情况在赛车场上非常常见,几乎所有赛道上的超越,都是发生在弯道的地方。

而在经济学上,这个词也适用于与发展有关的所有领域,包括科技发展,指的是后来居上。

然而基因剪刀技术,与之前的基因编辑技术完全是不同的理论基础。这相当于是两个不同的赛道,再用弯道超车来形容,就不合适了。只能说是换道超车!

……

国药集团的王董事,带着三位院士,又一次来到了清大。

坐在商务车上,王董事率先开口问道:“这么短的时间,清大就搞出了新的基因编辑技术,三位院士,你们觉得这里面有多少水分?”

王董事没有问“有没有水分”,而是问“有多少水分”,摆明了就已经认定,清大的基因编辑技术有虚报的情况。

三位院士对视了一眼,张院士率先开口说道:“我认识顾校长很多年了,老顾的信誉,我还是信得过的,我觉得清大敢请我们过来,肯定是研发出了一定的成果。”

李院士也开口说道:“时间上是有些快,但说不定清大在这方面,原本就有比较丰富的研究积累,再给一笔经费,也就做出成果来了。”

两位院士相继发言,唯独钱院士低着头沉默不语。

“老钱,你也说句话啊!”李院士用手指捅了捅钱院士。

钱院士长叹一口气,开口说道:“说实话,我对清大的科研成果并不乐观。上一次回去之后,我又查了很多国外的文献,也跟国外大学的知名学者咨询过。

根据我的了解,国外科研机构对于为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物的研发并不成功,目前尚未找到为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物与DNA结合的机制。

连机制都没有找到,更别说去研发基因编辑技术了。欧美的科技可要比咱们先进的多,那些欧美发达国家都没研究出来的技术,我们凭什么能出来?”

钱院士的这番话,顿时让其他两位院士也陷入到了沉默当中。这不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也不是崇洋媚外月亮都是外国圆,而是当时的现实情况。

国内的科研水平,跟欧美发达国家相比,的确是差着不小的档次,特别是基础科学领域,差距就更大。说发达国家没研究出来的技术,国内也研究不出来,真的是在陈述令人痛心的事实。

见到三位院士同时陷入沉默,王董事心中已经做出了判断,他愈加认定,清大是虚报科研,好诱骗自己去投资mRNA疫苗的研发。

此时,车子已经来到清大办公楼门前,顾校长也早已经在门口等候。

“王董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