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1章 这个时代的黑科技(2 / 3)

加入书签

有我一份吧?”

“项目组里的实验员,论文署名肯定会有的,不过咱们丑话说在前面,能署名到第几作者,到时候得看你们的表现。”张伟开口道。

“那是自然!这个我懂。”刘师兄点了点头,接着道:“要是能再发一篇《科学》的话,只要论文上能有个署名,我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你是不知道啊,之前听说你真的发了一篇《科学》,可真是后悔死我了,要是早知道你能在《科学》上发论文,核苷修饰那个项目,我早就屁颠屁颠的过来了!”

“刘师兄,您说话倒是够实诚的!”张伟笑着道。

“不光是我,生物系里面的研究生,后悔的一大片呢!听说就连好几个教授,都后悔没早点跟你合作。”刘师兄接着道。

“刘师兄,你这就是奉承我了,咱清大的教授,一个个眼高于顶的,还跟我合作?不把我的项目抢过去自己做,就算谢天谢地了!”张伟开口说道。

刘师兄则尴尬的笑了笑,要说想抢张伟项目的,还真不是没有,不过张伟有顾校长和孟鹤鸣护着,那些人还真不敢动手。

如今核苷修饰的论文已经发表在《科学》上了,而且又惊动了上级领导,张伟在生物科学领域,也算是有了学术地位,这时候就算是想抢也没法下手了。

张伟则接着问道:“刘师兄,咱说真的,你跑到我这个项目组里,你导师那边会不会有意见,到时候可别真给你小鞋穿!”

“不会的。我读硕士的时候,就跟着我的导师,已经快五年了,这五年来给导师当牛做马,可是从来没有怨言,当然我导师也很照顾我。

我是陕西人,我打算拿到博士学位以后,回西安的大学找一份工作,如果能有一篇《科学》署名的论文,到时候投简历的时候,可是很重要的加分项。

这关乎着我下半辈子的饭碗,我导师肯定不会因为这种事情给我小鞋穿的,说不定他还会很支持我来你的项目组呢!”刘师兄缓缓说道。

“刘师兄,你毕业后不打算留在京城么?你可是清大的博士,想要留在京城还不是轻而易举!京城里有那么多制药企业,他们的研发部门可都缺你这样的人才。就算你不想搞研究,想去大学教书,京城的大学也不少,以你的学历,肯定也能找到好学校的。”

“有句话叫宁为鸡头,不为凤尾!”刘师兄长叹一口气,接着说道:“京城人才济济,我留下来,充其量也就是个凤尾!”

“不至于吧,咱们清大的博士,还算不上龙头?那其他学校毕业的算个啥?“张伟笑着说。

“龙头?那得是你这样的。跟你比,我连凤尾都算不上!说实话,我之前是想留在京城的,可看到你之后,想想还是算了。还是老实的回老家当鸡头去吧!”刘师兄一脸无奈的说道。

……

送走了刘师兄后,张伟呼唤了恶魔,交换了基因剪刀的论文。

“《A Programmable Dual-RNA-Guided DNA Endonuclease in Adaptive Bacterial Immunity》,适应性细菌免疫中的可编程双RNA引导DNA核酸内切酶,这就是那篇基因剪刀的论文吧!记得这篇论文,也是拿到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的。”

生物和化学历来是密不可分,甚至可以说生物学的本质,其实是化学。

历史上的诺贝尔化学奖,很多都是关于蛋白、激素、生物酶,以及DNA的研究,真正有关无机化学的诺奖反倒是并不算多。

这一篇论文正式揭示了CRISPR-Cas9的详细作用机制,也宣告了一种基因剪刀诞生。

人类是在1987年在大肠杆菌中首次发现了CRISPR,1993年由西班牙科学家命名。而这篇有关于基因剪刀的论文发表于2012年6月份的《科学》,也就是说人类花费了25年的时间,才成功的利用CRISPR研发出基因剪刀。

基因剪刀技术问世8年之后,便拿到了诺贝尔化学奖,以得奖速度而言,绝对是极快的,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基因剪刀这项成果的含金量。

诺奖往往与应用挂钩,应用的越快越广泛,拿诺奖就的速度就会越快,能在十年内拿到诺奖的成果并不多,基本上都是那种研究出来,马上就能投入到应用的科研成果。

基因剪刀就是那种研究出来,马上就投入到应用领域的成果。

张伟琢磨着,如果自己能在2005年搞出基因剪刀的话,那说不定2015年之前,这个诺贝尔化学奖就落在自己头上了。

打开了论文,两位原著作者的名字映入到张伟的眼中。

埃玛纽埃勒·沙尔庞捷,以及珍妮弗-道德纳!

“道德纳?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那个道德纳教授啊!还真是个熟人。”

张伟立刻就想到了,在伯克利当交换生时,黄准基的那个熟人,可不就是这位道德纳教授么!

当初两人还抄了张伟关于解吸电喷雾电离技术的创意,去写了一篇论文,黄准基还拿着论文在自己面前显摆,才导致了张伟去揭穿黄禹锡论文造假。

“真是冤家路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