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2章 生物学家张伟(2 / 2)

加入书签

生物学家,对于生物科学缺乏专业素养,所以你指控黄禹锡论文造假,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抹黑!”

“这是什么逻辑?《科学》那边都已经撤稿了,足以证明我是对的啊!既然是对的,又何来的抹黑!”张伟一脸不善的说道。

“哎!关键就是人家现在不跟你谈事实对错,人家跟你谈动机。他们说了,没有科学依据的指控,在动机上就是在故意抹黑。是不是觉得很无厘头?”

刘主任一脸无奈的接着道:“其实这种情况,在外交领域是很常见的,外交官为了争取到更多的利益,经常会在鸡蛋里挑骨头,找到一些莫须有的借口。

国外那些搞外交的,说一套做一套搞双标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哪像咱们中国人这般重视诚信,说什么就是什么,向来说到做到!”

顾校长则开口问:“刘主任,那像是这种情况,你们打算如何应对?”

“莪们当然也可以驳斥对方的这种颠倒黑白的观点,但那样的话,最终肯定会演变成为口水仗,成了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大家各说各话。

吵架这种事情,会引起双方恶意的累积。站在我们的立场上,还是希望多交朋友。在平等的基础上,互相多沟通多了解,这样才能合作共赢嘛!

因此最好的办法,不是跟对方打口水仗,而是摆事实讲道理,我们拿出过硬的证据,让对方无话可说,最好连个莫须有的罪名都找不到。

所以我这次专门过来,是想问一问,站在学术的角度上,有没有能够拿得出手的依据,来驳斥对方的说法?”刘主任开口问。

“您别说,我这里还真有个拿得出手的依据。”顾校长笑盈盈的举起了手中那份《科学》的样刊。

刘主任有些不明所以,而顾校长则开口说道;“我们先捋一捋逻辑。棒子的意思是,张伟不是生物学家,所以张伟指控黄禹锡论文造假,就不是基于科学依据,而是主观的诬陷,对吧?

按照这套逻辑,如果张伟是一个生物学家,那么他对于黄禹锡论文造假的指控,就是基于生物科学专业的判断,就有了科学依据,那也就不构成诬陷了。

既然这样的话,那你大可以告诉他们,张伟就是一个生物学家!这事情不就解决了么。”

“顾校长,您这主意可不怎么高明啊,张老师是不是生物学家,人家也是会查的!一查可不就露馅了么!到时候咱们反而陷入被动了。”

“让他们查啊,我们张伟身正不怕影子歪,他就是个生物学家!”顾校长气定神闲的说。

“顾校长,您就别卖关子了!您有什么神通,就赶紧使出来吧!”刘主任陪笑着说道。

顾校长翻开那本《科学》样刊,找到了张伟的那篇论文:“刘主任,你请看,这是张伟刚刚发表的论文,就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期刊上!”

“顾校长,我是学国际关系的,你们这些高深的论文,我可看不懂。”

“看不懂没关系,你只需要知道,这是一篇生物学论文!”顾校长开口答道。

刘主任微微一愣,十几秒后才反应过来:“顾校长,您的意思是,张老师在《科学》上发表了一篇生物学论文?”

“没错!能在《科学》上发表生物学论文,说张伟是生物学家,没有问题吧?”

刘主任立刻凑上前去,看起了那篇论文。

他虽然是学国际关系的,但好歹也学过高中生物,知道DNA、RNA这些东西,属于生物学范畴。

“这还真是生物学论文啊!”刘主任面露喜色,接着说道:“这样的话,事情就好办多了。顾校长,这份《科学》期刊,我能不能带走?”

“这份不能给你,这是编辑寄给作者的样刊,等回头我给你几本正刊。”顾校长回答道。

刘主任则掏出了笔记本:“不用麻烦了,我记一下是哪一期,直接派人去买就是了。”

……

使馆前,金局长走下车,却并没有立刻迈开步伐,而是装作整理领带,在原地站了半分钟。

也就是这半分钟,周围的记者便都围了上来。

“金局长,你今天过来,是对方要给我们答复了么?”

“金局长,你认为他们会不会向黄禹锡教授道歉?会不会严惩张伟?”

面对记者们的提问,金局长摆出一副胜利者的姿态,声音高亢的说道:“对方是否会向黄教授道歉,这得等到我进去以后才知道。不过各位放心,无论结果如何,我们保护科学家的初心,绝对不会改变!”

金局长说完,大跨步的走向了前方的大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