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0章 为了黄教授,抗议!(2 / 2)

加入书签

伟,要让他付出代价,还学术界一个干净的世界!”

黄禹锡论文造假这件事,韩国民众本就是不承认的,以他们甩锅的态度看,也急需要找一个背锅侠。

如果张伟是个美国人的话,韩国民众大概率不会表现的很激进。毕竟美国爸爸嘛,踹自己两脚又有何妨?打是亲骂是爱!

但张伟是个中国人,这显然是最合适的背锅侠人选。

自从韩国富裕起来以后,便开始看不起中国。毕竟中国当时穷嘛,想到一个穷国竟然是自己曾经的宗主国,韩国人会觉得很耻辱。

只有强大的美国爸爸,才配当自己的宗主国。

对于韩国人而言,任何能够骑在中国头上的机会,都不会轻易放过。想想当年的宗主国,被自己按在地上摩擦,这岂不是莫欺少年穷的现实版?是多么扬眉吐气,多么提振民族自信心的事情啊!

于是乎张伟的身份被扒出来以后,韩国总统府青瓦台的周围,便出现了很多抗议的人群。韩国民众要求政府出面,为他们的国宝级科学家讨回一个公道!

……

韩国这边舆论开始发酵的同时,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分子生物系,施一公也看到了张伟的那篇论文。

“核苷修饰后的mRNA可以突破免疫系统,直接进入到细胞当中?这个科研成果有点儿意思!对mRNA疗法应该会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这论文写的倒是挺不错的,用词和叙述都比较的严谨,几乎没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只是这个科研成果,想要上三大期刊的话,还是得拼一拼运气啊!

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既然顾校长都亲自打电话拜托了,那我也就写一封推荐信吧,希望三大期刊可以买账。”

施教授轻叹一口气,然后开始看起了论文最后一页的内容。

跟顾校长一样,施教授也是着重于论文中科研的部分,至于最后有关技术未来应用的介绍,权当是凑字数的。

然而当施教授看到“mRNA疫苗”这个词组时,表情猛的一惊。

“核苷修饰后的mRNA,携带病毒抗原基因序列,直接进入到体细胞当中,产生病毒抗原,从而激发免疫系统产生抗体。还能有这种操作?真是天才的想法!”

稍微冷静了情绪后,施教授进入到思考状态,他仔细推敲了一番,发现在理论上,mRNA疫苗这个想法,还真的可行。

再仔细一琢磨,mRNA疫苗不光是可行,而且难度还不算大,如果现在就开始研究的话,十年之内应该就能做出来mRNA疫苗。

也就是说,论文中提出来的这个创意,完全具备可行性。只要有人愿意花钱花时间去研究,就真的能做出mRNA疫苗。

意识到这一点后,施教授倒吸一口冷气:“这是诺奖级成果!”

单看核苷修饰这个成果,能不能去三大期刊发表,的确纯看运气。但是加上这个mRNA疫苗的创意,三大期刊肯定是稳了!

如果说核苷修饰就好像是打开了一扇窗户,让风吹进来,可以呼吸到外面的新鲜空气。

那么mRNA疫苗的创业就是告诉你,窗户外面正在搞比基尼派对!你只要走到窗户旁边,往外望去,就能看到纯纯的大波,没有僵尸!

“国内的基础研究水平,已经到了这种程度了么?都能出诺奖级成果了!”施教授心中忍不住腾起了一缕激动。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我也该回国了!”

……

《科学》杂志编辑部,又一次收到了张伟的论文。

核苷修饰的这篇论文,还是在《科学》上发表,主要也是因为张伟已经在《科学》混的脸熟了。

张伟之前在《科学》上发表过顶级论文,再投稿的话,肯定会受到重视。

而且三大科学期刊的地位也差不了太多,诺奖级论文的质量摆在那里,投哪里都一样。

这一次投稿,不仅仅有施一公的推荐信,张伟也在作者简介里,写明了自己曾在《科学》上发表过论文。

老作者的待遇肯定是不同的,张伟的论文直接越过了小编的初选,被送到了正式编辑手中。

“清大?张伟?中国人?我有印象,是那个发现石墨烯的中国人!”正式编辑对张伟还有印象。

毕竟距离张伟上一次发表论文,还不到一年的时间,而且能在《科学》上发表论文的中国人,也没有几个人。

“这次还有推荐信啊!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系教授施一公?怎么是分子生物系?石墨烯能跟分子生物扯上关系么?”

编辑一脸迷茫,然后望向了论文标题,顿时一副见鬼的表情。

“Toll样受体?RNA识别的抑制?核苷修饰?这是生物学论文啊!一个物理学家,怎么写了个生物学论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