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9章 总有朕想害刁民!(2 / 2)

加入书签

经是他们能做到的极限了,至于科研成果是不是造假,这并不在学术期刊查证的范围之内。

论文都被撤稿了,这消息肯定是瞒不住了。

黄禹锡论文被撤稿的消息传到韩国以后,整个韩国举国哗然。

黄禹锡可是被誉为韩国的国宝级科学家,是韩国科学的希望,媒体都已经将他塑造为即将获得诺贝尔奖的伟大科学家,如今突然翻车,自然是轰动韩国,黄禹锡也成为了舆论的焦点。

有些韩国人认为,既然黄禹锡的论文被撤稿,那说明论文肯定是有问题的,甚至黄禹锡的学术成果也是假的。

但这样的质疑声只是少数,绝大多数的韩国人还是相信黄禹锡是清白的,论文的问题只是一时失误。就算论文有问题,也不黄禹锡科研成果的真实性。

还有一些韩国民众觉得,这是西方在故意打压韩国,那些西方学者妒忌韩国科学家做出了世界顶级的科研成果,所以找理由来抹黑黄禹锡,以达到打击韩国科学的目的。

这种思维倒是挺符合韩国的国民性的,韩国人向来对自己有几斤几两没点逼数,动不动就被迫害妄想症上身,但凡出点问题,首先想到的是,总有朕想害刁民!

……

韩国首尔大学,面对记者的专访,黄禹锡一脸的淡定。

“有关我论文造假的指控,全都是虚假的,这其中有误解,也有故意的抹黑!在这里,我要明确表示,我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学术不端行为,包括论文造假。

莪始终坚守学术诚信,致力于在我的研究领域内做出真实、有价值的贡献。因此,当我面临论文造假的指控时,我感到既惊讶又痛心。

然而,到目前为止,我所收到的指控并未附带任何具体证据,这使得我难以对这些无端指责进行有针对性的回应。

我呼吁提出指控的人士,如果能够提供确凿的证据,我将非常愿意配合相关机构进行调查。

否则,这种无端的指责不仅损害了我的声誉,也对整个学术界的诚信体系造成了破坏。”

“黄教授,最近有报道说,您于2004年3月份发表在《科学》上的那篇文论,已经被撤稿了,对此你有什么回应?”记者接着问道。

“说起我的论文被撤稿,这无疑是对我学术生涯的一次沉重打击。之所以发生这件事情,主要是由于工作失误所导致。我手下的科研人员,将样品的照片弄混了,而我也没有仔细检查,才导致了论文中图片有问题,因此才被撤稿。

我承认这是我们工作的失误,面对这一事件,我也感到深深的自责和懊恼,但是一次工作上的失误,并不能抹杀我的科研成果!

我相信通过坦诚面对工作失误、积极改进研究方法和态度,我一定能够走出目前困境,继续在学术道路上前行。”黄禹锡大义凛然的说。

回到了韩国,到了自己一亩三分地了,黄禹锡又支棱起来了,此时的他显得底气十足,丝毫没有学术造假的心虚模样。

其实黄禹锡也很清楚,韩国政府为了国家颜面,是不会抛弃他的,而只要政府不启动对他的调查,那么学术造假的事情就不会被挖出来。

所以他只要一口咬定自己没有学术造假,那他依旧是韩国的国宝级科学家,依旧是韩国人心目中的民族英雄。

时间会让人淡忘一切的,等过个几年,又有多少人会记得他的论文被撤稿的事情!

至于拿诺奖,黄禹锡已经不敢奢望了,毕竟一次论文造假事件,就足以让他在国际上声名狼藉。

可即便是拿不到诺奖,但是在韩国,黄禹锡仍然是最牛逼的科学家,依然可以享受到超然的地位。

所以黄禹锡面对记者时,可以面不红心不跳的说谎,没有半点心虚。

对面的记者接着问道:“黄教授,我听说九月份的时候,你在洛杉矶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举行了一次演讲,被人当场戳穿是论文造假。这是不是你的论文被撤稿的起因?”

记者的问题,顿时让黄禹锡的面色变得十分不善,这勾起了他心中最痛苦的那段回忆,他又想起当日在伯克利,抱头鼠窜的样子。

黄禹锡不知道记者从哪里得到的消息,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个记者对自己并不是很友好。

其实这也不奇怪,在任何的国家,记者都是一身反骨的。

张伟的身影不由自主的在黄禹锡的脑海中闪现,这就像是一根刺,深深的扎进了黄禹锡的心中,每一次想起张伟,都会激起黄禹锡心中无尽的仇恨。

“如果不是那个中国人,我现在怎么会如此狼狈不堪!”

黄禹锡不由自主的怒从心中起,恶向胆边生,他开口说道:

“那个在伯克利质疑我的中国人是研究物理,一个物理学家,懂什么生物科学!什么戳穿我论文造假?这完全就是外行人对我的抹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