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4章 上央视!(2 / 3)

加入书签

新生,我能找来三个硕士研究生,帮你做实验,已经很不容易了,结果你还得寸进尺,跟我要博士!

关键是读到博士,哪个没有自己的研究课题,谁有功夫来帮你做实验啊!

张伟也知道找博士来帮自己做实验不现实,他赶紧说道:“孟主任,您误会了,我不是让你找博士研究生,我是琢磨着,您在博士研究生里面,找个实验做的好的,来教教这三位师兄师姐。

他们没做过那些实验不要紧,可以现学嘛!反正教一教也花不了多少时间,大不了教学的花费,从我的经费里出!。”

“这倒是可以!”孟鹤鸣点了点头,顺便看了看手表,仓促的说道:“这事情我记住了,等我开完会,就去安排!我现在真不能再跟你唠嗑了,得赶快去开会了!”

孟鹤鸣说完,转身一溜烟儿的离开了。

张伟则望向面前的这三位幸运儿,这三个人依旧是一副懵懂的状态。

“这三个家伙运气可真好,来帮我做个实验,就能在诺奖论文上留下署名!”张伟心中默默叹道。

……

央视第12频道,《心理访谈》栏目组,周主编正在跟节目主持人商讨节目内容。

周主编刚满三十岁,在央视也算是比较年轻的主编,不过他的工作经验还是很丰富的,曾经在央视多个访谈节目中担任编导。

所以当央视开始筹备《心理访谈》栏目时,便调周主编来做了节目的主编。

看到《心理访谈》这个名字,便知道这是一个与心理管理有关的访谈节目。

在世纪之交的时候,国内有两种电视节目非常火,一种是益智问答类节目,像是央视的《幸运52》,以及后来的《非常6+1》。

还有一种便是访谈类节目,主持人和嘉宾,找个沙发一坐,然后开始唠嗑。像是《实话实说》、《鲁豫有约》等等,收视都非常好。

访谈类节目很考验主持人的控场和沟通能力,所以很容易就能捧出顶流的主持人。

访谈类节目的制作成本并不高,一张沙发,几个话筒,一个主持人,几个嘉宾,就能做出来一期节目。

这个《心理访谈》节目,便是聚焦老百姓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比如夫妻关系、子女教育,亲戚矛盾等等,大部分都是家庭内部的矛盾。

家庭问题是很接地气的,吃瓜群众很愿意看别人家里那些哔哔赖赖的事情。

比如老婆给丈夫戴绿帽子、媳妇跟婆婆斗智斗勇、姐夫跟小姨子跑路了,拿钱包低工资,300多的钱包统统20块20块!

这些都是老百姓爱看的,而且越是人性扭曲,越是道德沦丧,收视率还就越高!

但央视做节目,肯定不能为了收视率,去做毁三观的选题。央视当然要尽可能的传播正能量,就算报道一些比较负能量的题材,也得发人深省,让人反思才行。

此时的周主编,便对着手下编导报上来的节目选题,一脸的愁容。

“丈夫去世,媳妇跟公公婆婆抢抚恤金;”

“妯娌之间打架,因为婆婆偏心把一个金戒指给了小儿子的媳妇;”

“七旬老者把财产都给小保姆了,儿女一分钱没留!”

“这都是什么乱七八糟选题啊!都是些家长里短的破事,就这也能上节目?我们是央视,不是街道居委会,不是帮人家处理家庭纠纷的!

你们能不能动动脑子,拿出一点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养,找一些有深度的话题,那种能够引起社会共鸣的,不要总搞这些家长里短的事情!”

周主编冷哼一声,继续看后面的选题。

“高中少年因父亲不让去网吧打游戏,离家出走一个星期,后被民警找回!”周主编沉吟片刻,开口问道:“这是谁报的选题?”

“主编,是我!”一个小伙子举起手来,是新来的实习生。

“这个选题还可以,青少年网瘾问题,是近几年的热点话题,而因为网络游戏所产生的社会问题,也的确可以做一些有深度的报道。”

周主编说着望向实习生,开口问道:“如果让你去做这个选题,你的报道方向是什么?”

实习生知道周主编是在考自己,他立刻挺起腰板,开口说道:“我打算以网络游戏对青少年产生危害作为切入点,对这个话题进行讨论。

可以邀请这个家长作为嘉宾,切身实地的说一下他们的遭遇,然后再请个戒网瘾的专家,从科学的角度来介绍网络游戏的危害。这样现实案例和理论知识就都有了。既能让观众引起共鸣,也能有说服力。”

周主编微微一笑,接着的说道:“你的这个报道角度,是先主观认定网络游戏具有危害性,然后再去找证据,来印证你的主观判断。

但新闻可不是这样做的。客观和理性,是我们新闻工作者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新闻是报道事实,我们可以根据事实,再做出主观判断,但决不能带着主观判断,去报道事实。”

“主编,那您觉得,这个话题该怎么报道?”

“首先,切入点不应该是网络游戏的危害,而是网络游戏成瘾这一社会问题,我们要先把事实摆出来,至于网络游戏是不是危害,或者造成危害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