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0章 翻脸比翻书快(第二更)(2 / 3)

加入书签

我们讲讲,昨天究竟是怎么回事?”有人饶有兴趣的问道。

“最开始的时候,那的确是一场普通的演讲,演讲结束后的提问环节,突然有人质疑,演讲者黄教授在《科学》上发表的论文有造假的嫌疑!说其中的十一张干细胞照片,其实是来源同一个干细胞!

那个黄教授肯定不能承认,然后便反驳说,那个提出质疑的人,只是个大学生,以大学生的学术水平,根本就不懂这种世界一流水平的论文,跟他解释也是在浪费时间!也就是这个时候,事情出现了反转!”

这人故意顿了顿,勾起了周围人的好奇心,立刻有人问道:“接着说啊,什么反转?”

“那个质疑黄教授论文造假的大学生,也在《科学》期刊上发表过论文,而且还跟黄教授是同一期!他也是个大牛学者?”

“什么?大学生在《科学》上发表论文,你没搞错吧!我们这些拿到博士学位的人,都未必能在《科学》上发表论文呢!”

“莪还能骗你们不成,最开始我也不信啊,后来我专门去查过,作者的姓名和学校都对得上!然后我再一查,你们猜怎么着?这位大牛学者,竟然是来伯克利做交换生的!”

“还是个交换生?是哪个学校的?这么牛逼?”旁边有人问道。

“是个中国人,叫什么来着,让我想想,好像叫张伟,是清大的。”

“清大,张伟?”旁边的女润人猛的一惊!

清大叫张伟的交换生,可不就是自己认识的那个么!

“怎么可能!他竟然能在《科学》上发表论文?”

女润人完全不敢相信,她没有继续听同事讲后续的故事,而是跑去电脑前,查询起了论文索引。

很快的,他便索引上查到了张伟的名字。

叫张伟的学者虽然多,但能在《科学》上发表论文的,也就这一个人,所以女润人很轻松便能查到张伟,以及他的论文。

“原子级薄碳膜的电场效应?是石墨烯!他就是发现石墨烯的那个人!”

女润人顿时一脸错愕,她瞪大了眼睛,有些不敢相信的盯着电脑屏幕上显示出来的信息,心中涌起的惊涛骇浪,久久不能平息。

这一刻,所有的言语都显得如此苍白无力,无法形容她内心的震撼与敬畏。她曾经以为熟悉的身影,竟然蕴藏着如此深不可测的实力,完全都超出了她的想象。

女润人终于明白过来,怪不得张伟对那篇解吸电喷雾电离技术的论文一点儿都不上心,原来人家发过一篇《科学》,原来人家成功的制成了石墨烯!

跟石墨烯相比,解吸电喷雾电离技术的改进,算个屁啊!

想到自己曾劝说张伟来美国发展,女润人终于意识到,自己有多么的可笑!

他们两个人完全就不在一个层次上!女润人觉得,能来美国发展很牛逼,殊不知在人家眼中,自己这高人一等的润人心态,只是小丑!

“或许在他眼中,只有在中国混不下去的,才会来美国吧!”

……

与此同时,实验室主任朱棣文,也得知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黄禹锡的论文竟然涉嫌造假!这么说克隆人类胚胎干细胞的成果,很可能也是假的!”

短暂的惊讶后,朱棣文皱起了眉头。

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作为世界上最顶级的实验室,自然也有克隆人类胚胎干细胞这方面的研究。如果黄禹锡的研究成果是造假的话,那相关的研究,可以直接叫停,从头开始了。

“揭穿黄禹锡论文造假的,是来伯克利的交换生?叫张伟?我好像对他有印象,是清大的吧!此前来参观实验室的时候,他还提过技术改进。解吸电喷雾电离技术提出过改进!”

朱棣文的父母都毕业于清大,所以朱棣文还记得清大来的这位交换生。

“什么?这个张伟也在《科学》上发表过文章?石墨烯就是他制成的?”

朱棣文倒吸一口冷气。

“他这么年轻,就做出了石墨烯这种重要成果,诺贝尔奖怎么排,也能轮得到他啊!”

下一秒,朱棣文脸上突然浮现出尴尬的表情。

“丢死人了!我竟然要一个准诺奖级学者,去搞什么解吸电喷雾电离技术的改进!”

……

黄准基被拦在了生命科学系的实验室门口。

“黄,道德纳教授并不在实验室里,她刚刚做了十几个小时的实验,已经回家休息了。如果你要找她的话,可以打她的手机。”

“我打过了,但是她没有接!”黄准基接着说道:“能告诉我道德纳教授的住址么?我想去登门拜访!”

“教授的住址,我也不知道。”对方摇了摇头。

“那威廉姆斯博士在么?或者罗宾斯博士?”黄准基又报出了两个自己认识的名字。

“即便是他们都在,也不会见你的!”对方无奈的叹了一口气:“黄,你还不明白么?之前你可以在这里畅通无阻,完全是看在你父亲的面子上。

但现在,你父亲涉嫌论文造假,对于学者而言,这是多严重的事情,你难道不清楚么?大家躲你还来不及呢!怎么会再跟你见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