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4章 造势(1 / 2)

加入书签

食堂里,几个交换生聚在一起,又在讨论张伟论文的事情。

“你听说了么?张伟刚发表的那篇论文,是花钱买的!”

“听谁说的?韩国的黄,还是印度的阿琼?这两个人嘴巴里就没多少真话。”

“是啊,你也不想想,一篇顶级的论文,是能用钱买到的么?”

“这最近一段时间,不都这么传么?我觉得不会无的放矢吧!”

“我倒是听说,是因为韩国的黄准基嫉妒张伟发表了论文,故意造谣的。”

“我觉得未必啊!要说张伟论文造假,也不是不可能的。反正我是信不过中国人。我之前买过一台中国进口的烤面包机,只用了三個月就坏了!”

“黄准基的质疑也是有道理的,《ACM计算调查》可是世界顶级的计算机科学期刊,多少教授都没办法在上面发表论文,张伟一个大学生,凭什么能在《ACM计算调查》发表论文?这其中肯定有问题。”

黄准基说张伟的论文是花钱买的,明眼人一看就是在造谣。

这种级别的论文,哪是用钱能买到的!

再联想到黄准基之前也发表过一篇论文,很容易就能猜出来,小西八是出于妒忌,故意抹黑张伟的。

但这世界上从来不缺少阴谋论者,人云亦云之下,也还真的有人觉得,张伟一个大学生,凭什么能够写出这种高水平的论文?这其中肯定是有问题的。

也有部分人,跟黄准基一样,纯属妒忌。

大家都是交换生,凭什么你能发论文,而我只能眼巴巴的看着?

妒忌使人面目全非,那些心怀妒忌的人,巴不得看张伟翻车呢!他们即便知道黄准基在造谣,但也乐得传播谣言,若是有人查证其他,他们就说是听黄准基说的,将自己撇得一干二净。

而张伟对此却毫无反应,任由谣言四起。

张伟可是经历过未来自媒体时代的,当然知道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这种道理。

面对这种无根据造谣的人,只要事情没闹大,就没有必要去针锋相对,直接冷处理就好。等热度一过,事情也就过去了。

想想后世很多热门事件,不都是冷处理的么!

事情刚出现的时候,全网热议,各种热搜榜前几名,自媒体也是都跑来蹭热度。可只要风口一过,还有几个人在关注,最终也就是不了了之了。

如果需要有所交代的,自罚三杯,或者打手心三下,也就过去了。

若是非得跟造谣者拼个你死我活,反倒是浪费时间和金钱,哪怕是打官司打赢了,最终可能连一句道歉都等不到。但人们记住的,依据是曾经的谣言。

有那个时间和金钱,不如用魔法打败魔法!

花几万块钱打官司,不如花同样的钱人肉造谣者,看看造谣者有没有黑料,雇些水军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大家互相伤害喽!

而张伟这边,已经准备好了互相伤害的魔法。

只等黄禹锡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做演讲,张伟就放出自己的大招,让黄禹锡身败名裂的同时,更是要杀人诛心!

……

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黄禹锡走出旅客通道时,便看到接他的人,早已经等候多时了。

“黄教授,我是韩国大使馆一等秘书崔东浩!您在美国期间的一切事务,都是由我负责的!”接待人员开口说道。

“崔秘书,你好!”黄禹锡很满意的点了点头。

大使馆的外交官中,一等秘书仅次于大使、公使和参赞,是重要的业务及官员。大使馆内关键性的事务管理,都是一等秘书负责,部室一级的负责人,也是由一等秘书担任。

如果是在中小型的使馆,一等秘书甚至可以担任二把手的职务。所以在外教体系当中,一等秘书算是有实权的职位。

韩国驻美大使馆派了个一等秘书来迎接黄禹锡,足以证明韩国政府对于黄禹锡的重视。

毕竟是韩国国宝级的科学家,被整个韩国视为获得诺奖的希望,自然要捧在手心里。

而这一次黄禹锡来美国的目的,也是为了诺奖造势。

诺奖一般都是在每年十月份公布,在八九月份,韩国的公关团队就已经动了起来,就算是得奖无望,也得想办法刷一波存在感,万一明年就成了呢!

而黄禹锡克隆人类胚胎干细胞的科研成果,是实打实有资格获得诺奖的,那就更得全面性的进行公关。

八月份的时候,黄禹锡已经在欧洲溜达了一圈了,拜访了许多知名学者,其中不乏有诺奖获得者,还去一些知名的大学做过演讲,刷了一波脸熟。

如今黄禹锡来到美国,也准备进行同样的操作,去拜访知名学者,以及去大学做演讲,刷一波存在感,为自己获得诺奖提名造势。

除了学术交流之外,韩国的公关团队也准备了大动作,他们已经花钱请好了写手,打算在各个媒体上宣传黄禹锡。希望借助舆论之力,为黄禹锡打响名头。

只见崔秘书将一份日程表递给了黄禹锡,接着说道:“黄教授,本来是打算让你先休息一天,倒一下时差,但是日程临时有了一些变化。

原本的计划是,我们后天去哈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