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0章 寻找张伟教授第二季(1 / 3)

加入书签

“让我做亚马逊的顾问?”张伟有些惊讶的望着贝索斯。

你们可是亚马逊呀!我只是个大学生,何德何能去亚马逊做顾问呢?

张伟略显惊讶的表情落入到贝索斯眼中,顿时让贝索斯觉得,有戏!

于是贝索斯接着说道:“在亚马逊做顾问,其实是很轻松的,很多时候,我们的顾问什么都不用做,只需要按时查询一下银行账户,看看顾问费有没有到账!”

啥事不干白领钱?张伟才不信呢!亚马逊又不是傻子。

于是张伟开口问道:“那你需要我做什么?”

“亚马逊需要的,就是你什么都不用做。”贝索斯微微一笑。

张伟沉吟片刻,然后点了点头:“我明白了,我什么都不做,包括管住自己的嘴巴,不要乱说话。”

毕竟是在体制内混了半辈子的人,这点理解能力还是有的。

什么都不做,潜台词就是别瞎掺和搞事情,这顾问费摆明了也就是封口费嘛!

有什么事情值得亚马逊付封口费呢?显然是张伟刚刚谈到的,云服务的事情。

云服务肯定是亚马逊未来发展的核心项目之一,为了不暴露战略意图,贝索斯很乐意出封口费。

“非常感谢贝索斯先生和亚马逊的厚爱,能够成为亚马逊的顾问,是我梦寐以求的事情!”张伟立刻答道。

在美国这地界,没必要跟资本家较劲,人家资本家还乐意出钱,那就收着呗。

张伟也没打算敲亚马逊的竹杠,一来是在人家地界上,竹杠敲狠了说不定真的会被灭口;二来作为学者,逼格还是要有滴,不能太势利。

见张伟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贝索斯松了一口气的同时,脸上也浮现出了笑容。

作为资本家,最喜欢跟这种愿意收钱的科学家打交道了!

……

具体的封口费是多少,张伟没提,贝索斯也没提。

对于贝索斯这种能成为世界首富的超级富豪而言,几十万美金这种小钱,还用不着他亲自来讨价还价。

而张伟也知道,钱的事情也不必跟贝索斯提,亚马逊应该会开出一个合理的价码。

像是这种大企业请顾问,的确有事先设定好的价码。

所谓顾问费,要么是公关费,要么是封口费,什么级别的顾问,拿哪個档次的顾问费,都是提前划分好的。

低档次的顾问费,一年大概有个七八万美金,比美国的中位数工资多些。高档次的顾问费,一年几百万美金的也有。

而亚马逊给张伟开出的价码,是一年三十万美金,签了两年的顾问合同,也就是累计六十万美金。

两年之后,亚马逊的云服务应该已经上线了,到时候也不用张伟保密了。

三十万美金一年,在2004年相当于是互联网巨头公司高级工程师的年薪,互联网高级工程师基本上是润人薪水天花了,三十万美金的年薪,也就是那些实现美国梦的人,所能获得的终极薪水。

对于亚马逊而言,也等于是多雇佣了一名高级工程师,反正亚马逊吃干饭的高级工程师也不少,以此代价来为自己的战略意图保密,不能说不亏,也得说血赚。

而对于张伟而言,自己什么都不用做,毫无风险的白捡六十万美金,也是很满意的。

不要觉得一年三十万的顾问费很少,平均下来相当于是一个月2.5万美金。

十年之后有位美国总统的儿子,也是在乌克兰的一家能源公司当顾问,当时一个月也只有八万美金的顾问费。

总统儿子一个月只能收八万,张伟一个月收两万五,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贝索斯离开后,阿德曼教授又将张伟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他并没有询问贝索斯跟张伟单独谈了什么。

美国的职场文化,探听别人的隐私是一种禁忌。

只见阿德曼打开抽屉,从里面拿出一份文件,递给了张伟。

“张,你要的那十一张照片的对比情况,都在这里了!”

“谢谢教授。”张伟接过文件,迫不及待的打开,先看了一眼结果。

果不其然,经过电脑对比,十一张照片都是来源于同一个拍摄物。

而且里面还有详细的说明,比如哪几张照片的哪些部分,是完全吻合的,这就是黄禹锡论文造假的实证。

“张,看来这正是你想要结果啊!不过我现在很好奇,你是怎么猜出来,这十一张照片可能来源于同一个拍摄物?这东西用肉眼,应该没办法辨别吧?”阿德曼开口问道。

“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那篇论文自发表以来,始终没有人能重复里面的实验。”张伟开口道。

“无法重复的实验,这的确很值得怀疑。那第二个原因呢?”

“第二个原因,那篇论文的作者是个思密达!”

……

清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副教授张伟同志,刚走进办公室,只见同事们全体起立,鼓掌声此起彼伏。

“啥情况?”副教授张伟顿时愣住,他看看左右并没有其他人进来,也伸出双手跟着鼓起掌来。

既然大家都在鼓掌,我要是不这么做,是不是显得不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