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7章 这就是学者的江湖(1 / 2)

加入书签

张伟又被请到了伯克利的计算机系。

这一次,无论是阿德曼教授,还是戈德瓦塞尔,都比上次吃波士顿龙虾时更加热情。

“张,感觉美国的生活怎么样?能适应美国的生活节奏吧?”阿德曼教授也是这样的开场白。

互相寒暄了几句后,阿德曼教授这才进入到正题:“你的这篇论文,我看过了,写的非常不错。

特别是假设知识这个概念,对于零知识证明,乃至整个密码学,都有着革命性的意义!

整体看,这篇论文是不需要太大的改动,我也是针对一些细节性的问题,提出了修改意见。”

阿德曼教授说着,将论文还给了张伟,同时问道:“这一篇论文,你打算发表在哪個期刊呢?”

“目前还没想好,教授,你有什么建议么?”张伟开口问。

“我建议发《APUTING SURVEYS》,马上投稿的话,能赶在这个季度发表!”阿德曼教授开口道。

《APUTING SURVEYS》,中文翻译《ACM计算调查》,美国计算机协会出版的一份学术期刊,是计算机理论方法领域最重要的期刊,也是计算机科学领域最高质量的期刊。

想要在这份期刊上发表文章可并不容易,毕竟美国的计算机科学相当发达,优秀的程序员更是数不胜数。

特别是在1980年到2010年之间,美国在计算机科学领先其他国家好几个档次,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想要在《ACM计算调查》上发表论文,可能比上三大学术期刊还要困难些。

于是张伟开口说道:“教授,据我所知,《ACM计算调查》的收稿是非常严格的,很多知名大学计算机系的交手,都未必能投稿成功。

在计算机领域,我只是个新人,去《ACM计算调查》投稿的话,恐怕有些自不量力了!”

“不是还有我们么!”阿德曼立刻说道:“我跟戈德瓦塞尔教授,可以作为你的推荐人,向《ACM计算调查》推荐你的论文。”

“真的?那真是太感谢二位了!”张伟装出一副受宠若惊的表情。

“不过考虑到在计算机领域,的确是新人,之前也没有发表过科研成果,为了让《ACM计算调查》更加重视这篇论文,我的建议是,让我和戈德瓦塞尔教授,都在论文上署个名。期刊的编辑看到我们的署名,肯定会对论文重视起来的。”阿德曼接着道。

“署名啊!”张伟装作犹豫的样子。

阿德曼教授赶紧说道:“论文的第一作者还是你,我们署名第二作者就可以了!”

“教授,你的意思是,你跟戈德瓦塞尔教授,给我署名第二作者?”张伟面露喜色,接着道:“那我可真是受宠若惊啊!”

张伟拿着这篇论文来找戈德瓦塞尔,本来就是打算让个署名出去的。

按照张伟心中的底线,他可以让出通讯作者的署名。

如果两位教授能够对论文核心提出修改的话,那再加个第一作者,也是能够接受的。

却没想到两位教授的姿态竟然这么低,连通讯作者的署名都不要,只要个第二作者。

戈德瓦塞尔的话还好说,可阿德曼教授是图灵奖得主啊,给别人署名第二作者,这真的做出巨大牺牲了。

以图灵奖得主的牌面,署名通讯作者,肯定是没毛病的。

通讯作者在论文中的地位是很重要的,一般情况下,这个通讯作者都是给论文作者的导师,上级领导、学术机构负责人、乃至背后出钱的金主,总之就是想舔谁就给谁。

所以经常会有人为了巴结领导,发表论文的时候会将领导列为通讯作者,如果论文获奖了,领导白嫖一项科研成果,名利双收,那还不得提拔你!

有些时候科研机构为了容易申请经费,也会将通讯作者让给拨款部门的领导。

得亏张伟不是伯克利计算机系的学生,如果是的话,估计阿德曼教授肯定会要走一个通讯作者的署名,而且还是名正言顺。

可张伟是交换生,也不归计算机系管,人家图灵奖得主还是要脸的,不至于厚着脸皮跟一个交换生,要这个通讯作者的署名。

谈妥了论文的事情,张伟准备聊聊那十一张照片的事情了。

“阿德曼教授,还有一件事情,需要请你帮忙。”张伟说着掏出了一枚U盘,交到了阿德曼手上。

阿德曼来到电脑前,插上U盘,里面只有一个文件夹,文件夹里是十一张黑乎乎的照片。

“这是显微镜下拍摄出来的照片吧!是什么东西?”阿德曼开口问道。

“是干细胞。”张伟回答道。

“细胞?是这个样子的么?跟我在生物课上学的可不太一样啊!你不说的话,我还真猜不出来!”阿德曼教授恍然般的点了点头。

显微镜下真实的干细胞,跟课本里出现的,或者跟科普小作文里的配图,完全不一样。

不是专门研究生物学的,看干细胞的照片,就是看一团糊糊。

也是因为干细胞的照片是一团糊糊,才给了黄禹锡造假的空间。

同样的一团糊糊,换个角度,换个比例,再拍一张照片,谁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