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4章 用学者的手段(1 / 2)

加入书签

历史上黄禹锡论文造假爆发于2005年九月,而且整个过程也相当曲折。

最开始是黄禹锡的合作伙伴,一位匹兹堡大学的美国科学家选择与黄禹锡分道扬镳。

虽然美籍科学家没有说明原因,但就有媒体爆料称,黄禹锡用来做实验的卵子,是跟研究团队里的女研究员购买的。

这违反了《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但黄禹锡却辩解,他买卵子都是2004年之前的事情,而韩国在2005年才出台禁止卵子买卖的《生命伦理法》,所以他没有违法。

购买卵子这种事情,虽然违背了科学研究的伦理道德原则,但算不上是学术上的欺诈。

而且韩国人也发动舆论攻势,帮着黄禹锡洗白,他们说是因为这位美籍科学家已经偷走了韩国先进的克隆技术,所以故意找理由出去单干。

典型的以己度人,自己偷东西习惯了,看谁都是小偷。

而真正引燃学术欺诈导火索的,正是黄禹锡团队所公布的十一张人类胚胎干细胞照片。

有人发现,黄禹锡论文里的十一张克隆人类胚胎干细胞的照片非常的相似,经过对比后发现,这十一张照片并不是十一个干细胞,而是对一张的干细胞照片,进行了人为的处理。

这种低级错误绝对不可能出现在《科学》这种世界最顶尖期刊上,用屁股想都知道黄禹锡是故意的论文造假。

世界三大期刊何等严谨的刊物,在上面发论文,每個单词该怎么用,都要仔细斟酌,你整十一张错误的照片上去,百分百是论文造假,这肯定石锤了。

但论文造假,并不能代表研究成果造假。

哪怕十一张干细胞照片都是PS过的,但只要黄禹锡真的克隆出人类胚胎干细胞,即便只成功了一份样本,那么他的研究成果就是真实的。

于是针对黄禹锡的调查就展开了。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如果真有克隆人类胚胎干细胞照片,黄禹锡也不怕查,而如果科研成果是假的,一查就露馅。

结果经过调查后发现,黄禹锡的十一份所谓的样本,其中只有六份是胚胎干细胞,其他五份是用体细胞冒充的。

而这六份克隆胚胎干细胞,全都被霉污染,遭到了破坏,你说巧不巧!

之后调查组又发现,这六份遭到霉污染的,也不是克隆人类胚胎干细胞,而是受精卵胚胎干细胞。

这就不仅仅是学术造假的问题了,还牵扯到严重的伦理道德问题。

人类受精卵算不算是人?搞受精卵胚胎干细胞做实验,四舍五入稳妥妥就是人体实验呀!再四舍五入那就是731那群畜生干的事啊!

黄禹锡一夜间跌下神坛,从韩国最伟大的国宝级科学家,变成了韩国最大的诈骗犯,用实际行动向世界证明,他是血统纯正的韩国人。

这也是二十一世纪前十年最大的学术造假事件,直到多年后日本女科学家小保方晴子造假事件爆发,才盖过了黄禹锡的风头。

如今张伟打算对付黄禹锡,最直接的手段,当然要从这十一张照片开搞。

这十一张照片,除了《科学》杂志之外,在韩国生物学研究中心的网站上还能找到高清版。

韩国人也不知道黄禹锡的科研成果是假的,为了能够在全世界面前显摆,还真把黄禹锡的论文,以及相关的照片和数据,全都挂在了网上。

而接下来张伟需要做的,就是证明这十一张照片,其实来自同一个胚胎干细胞。

该怎么证明?光靠张伟红口白牙在嘴巴上质疑,肯定是不行,得找证据。

证据无非就是两种,人证和物证。

黄禹锡的科研团队中,肯定有不止一个人知道黄禹锡照片造假的事情,只要这些知情者肯站出来作证,那便是有了人证。

但目前这种情况,肯定是不可能的,2004年的黄禹锡正如日中天,还没到墙倒众人推的地步,即便是有知情者,可不可能站出来。

只能依靠物证!

张伟能想到的物证,就是用科学手段,来证明这十一张照片源自同一胚胎干细胞。

这其实也不是什么难题,又不是没有计算机。人用肉眼比对不出来的东西,用电脑还比对不出来么!

“看来得去找找我那个熟人,阿德曼教授了!”张伟心中暗道。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有着世界上最牛的计算机系,将十一张照片交给他们,肯定能分析出这十一张照片出自同一胚胎干细胞。

更关键的是,伯克利的计算机系足够权威!

要是随便找个不知名的程序猿,弄个比对结果,即便证明了十一张照片出自同一胚胎干细胞,韩国人也可以质疑,说你这个比对结果是假的,你是在污蔑我们伟大的国宝级科学家。

但若是伯克利计算机系出的报告,你韩国人还敢质疑么?

就算韩国人还敢质疑伯克利计算机系有问题,但全世界也不会相信韩国人的质疑,只会觉得韩国人这是死鸭子嘴硬!

然而找人帮忙可不是白帮的,非亲非故的,人家阿德曼教授凭什么帮你?

更何况这还牵扯到一桩国际级的学术造假大案,若是阿德曼教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