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十五章 你这是诈骗!(2 / 2)

加入书签

来,又悄无声息的离开。

张伟也见了很多来参观的领导和学者,什么年少有为、风华正茂、后生可畏、前途无量、朝气蓬勃、才华横溢等等夸赞的词语,张伟听的耳朵里都生茧子了!

对于张伟十九岁就能做出这么厉害的科研成果,来参观的学者都表示震惊,但震惊过后,所有人也都接受了。

因为科学家的世界里,从来不缺乏天才!

放眼整个二十世纪,那种年纪轻轻就提出重要科学理论,或者做出重大研究成果的科学家比比皆是。

中国的科技水平已经落后于世界了,依旧有很多科学家可以在三四十岁的壮年做出一流的科研成果。而欧美那些科技先进的国家,三十岁出头进入诺奖等候区的比比皆是。

路子最野当数前苏联,当年一群苏联科学家二十岁就做出了一流成果,三十岁就成为世界顶尖,四十岁喝伏特加把脑子烧坏了,五十岁就喝死了。

所以张伟十九岁取得这种成绩,在科学家们看来,仿佛也不是那么的突兀。

更何况张伟还是高考750分的天才,天才嘛,做出成就是理所当然。

媒体也对张伟进行了报道,可惜的是,没有在社会上掀起太大的浪花。

当时上过大学的人,毕竟还是少。石墨烯是什么?老百姓压根不知道。什么最轻最坚固的材料,跟我一个月千把块钱的工资有个毛线关系?

而且当时的老百姓,普遍的开始对媒体报道有了免疫力。

刚刚过去的九十年代,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奔放的十年,整个社会都在奔放,媒体也跟着奔放。

那个时代很多的报纸杂志,是真的闭着眼睛编新闻,比现在很多自媒体还要离谱。现在的自媒体好歹是一板正经胡说八道,那时候的报纸杂志,连胡说八道都不正经!

路边的报摊上,经常会有那种揭秘某某大案,揭秘某某大贪的杂志,内容都极其夸张,甚至有打扑克的过程描写,你出什么我出什么全都极其详细,皇帝见了,得立马喊叔叔的那种程度!

报纸上也经常会出现一些很不靠谱的新闻,以及各种天方夜谭的预测。诸如某地农民发明了永动机,某个民办学校教师搞出了核聚变反应炉,某个气功大师治好了艾滋病等等,多如牛毛。

当然也少不了各种小发明家,八岁儿童发明家攻克人类难题,天才少年堪称现代爱迪生,这一类的报道不要太多!

看多了,老百姓自然也就不信了。很多人看到张伟制成石墨烯的新闻,大概就当成是笑话看了。

虽然没有一炮成名,但张伟对此也并不遗憾。当时那种经济环境,出名也没太大用处,反倒会有很多人,跑到你这里卖惨,各种道德绑架你,跟你要钱。

五四青年节后,张伟又在清大逗留了两周,此时距离高考还剩下半个月,张伟见也没有什么领导来视察了,便返回了老家琴海市,开始备战2004年的高考。

一百万的奖金,还是要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